名家筆陣:城鎮化迷路

據報道,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編製的《城鎮化總體規劃綱要》沒有得到高層認可,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也將推遲舉行。儘管國家發改委出來澄清這些報道,但有一個事實市場應該密切關注,即城鎮化作為未來二十年中國經濟升級轉型的動力,以及未來居民擴大內需的增長點,這些基本精神無論是在十八大還是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詳細闡述,但如何把這精神轉化可操作的政策,現在還未看到。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可能與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路徑有關。

計劃思維重走舊路

對於城鎮化問題,李克強總理有最簡單明確的表述,中國城鎮化的核心就是農民的市民化;實質就是縮小城鄉之間、沿海東部地區與中西部之間、大城市與中小城市之間的差距,推動中國社會走向共同經濟繁榮與富裕之路。現在最關鍵的是要實現該目標,應該通過甚麼方式來進行?

無論政府職能部門還是地方政府,對李克強總理的城鎮化理解是相差很遠的。政府部門所理解的城鎮化,就是先有城鎮化發展大綱,然後在這大綱的意義上發展城鎮化。這就有了國家發改委牽頭與十多個政府職能部門,聯手編製的《城鎮化總體規劃綱要》,並讓這個規劃綱要草案先徵求地方意見。若當前中國城鎮化完全是以政府計劃思維方式來進行,是走不出前十年城市化老路。

地方政府好大喜功

正因為中國的城鎮化不是市場經濟演進的結果,而是政府部門設計而成,自然會有地方政府把城鎮化看作是加大投資力度的機會、現有城市快速擴張之「造城運動」,通過這種城鎮化來刺激當地GDP的快速增長。發改委、工信部及農業部等部門的主管官員,近期也紛紛接到地方政府邀請調研項目,希望獲得更多的土地而進行更快的城市擴張。

最近中部四省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爭取成為中國城鎮化試點,從而四省已聯合向國務院上報《加快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請求》,其目標就是「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所以地方政府理解的城鎮化,是投資增加及城市快速擴張。

還有,一些研究人員也把當前城鎮化看作是城市投資快速增長及住房巨大潛在需求增加。例如有人認為,未來農民進城可增加城市固定投資四十萬億元人民幣。這些錯誤發展思路對城鎮化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對於當前中國城鎮化,若不能從理論上正本清源,那麼要讓它走上健康發展之路是不可能。

借助市場確立法制

當前最重要是在確立政府的城鎮化宗旨及核心基礎上,全面梳理中國城鎮化發展的觀念與經濟政策。因為作為一種健康發展的城鎮化,要通過市場方式來進行,而非建立在政府計劃經濟思維上。政府要做的不是以計劃思維的方式先制訂城鎮化的規劃方案,而是要先確立一系列關於城鎮化未來發展的法律與制度,並對現有許多不合理的法律制度進行重大改革,然後以市場方式來推動中國城鎮化進程。

否則,中國城鎮化仍是以計劃思維方式進行,只會走在前十年城鎮化的「房地產化」經濟發展路徑上,不僅不可持續,更走得不遠。特別是若中國經濟出現周期性調整,當前以房地產化為主導的城鎮化所有問題與風險都會暴露出來。這其實也是未來經濟發展路向之爭的問題,對此,政府不可小視之。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