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SME:鞋王千金走不一樣的路

生於造鞋世家的名媛鄺韻凌,放棄繼承父親的鞋業出口大生意,寧選擇自己成立女裝鞋履品牌,先後開展訂造及零售業務,創辦DYOS及House of Avenues品牌,近來為搶攻高級白領市場,無懼天價舖租進軍中環開舖,揚言要以香港設計,挑戰國際品牌的地位。

會計出身的鄺韻凌,○九年觀察到市面上缺乏高檔女裝訂造鞋店,於樓上舖開設寓意Design Your Own Shoes(自行設計鞋子)的DYOS,膽粗粗投資20多萬元開業,鞋價以千多元為主,並很快每月錄得7萬元利潤,「從鞋子的用料、顏色、高度、鞋頭闊度及裝飾,客人都有話事權,當然我們亦會提供專業意見。經營訂造鞋店的好處是毋須囤貨,節省店面空間,不過客源相當局限,因從落單到取貨需時六個星期,不適合追求購物快感的香港女性,多數只能做準新娘的生意。」

訂造零售雙線發展

鄺韻凌一○年決意另開零售店House of Avenues售現貨鞋,主打時尚鞋履,同時繼續經營DYOS,她稱現貨鞋的毛利率雖不及訂造鞋,但勝在薄利多銷,而第一間店落戶中環德輔道中地舖,進軍白領市場,「店舖主打OL客,款式多數是斯斯文文,適合上班穿着。」但該店早前因租約問題而結業,目前部署七月於中環擺花街一帶再開新舖,即使要交貴租,仍要藉此提升品牌形象。

House of Avenues目前在港有五間分店,鞋款設計上加入了潮流玩味元素,鄺韻凌指未來會在各區擴展分店版圖,以攤分營運成本,「而且向廠商訂貨要達到最低數量的要求,訂得愈多,成本亦愈低。另外,因品牌仍然非常年輕,多開分店也起宣傳作用。」

主打商場舖避貴租

她續指,未來為減輕租金壓力,會以商場店舖為目標,「目前的分店有三間設在商場,兩間位於地舖。地舖客源不穩定,相反發展成熟的商場已經有一批穩定的客群,租金壓力也較低,例如希慎廣場的分店,每個月賣四、五百對鞋已經夠交租,但開舖頭幾個月需要摸索客群的消費習慣,如葵芳的新舖,相對銅鑼灣及尖沙咀等店,因客戶的消費力較低,我們會放一些定價較低的鞋款。」

特別呎碼照顧用家

她表示,要「湊大」一個本地設計的新品牌,在行銷策略上要以用家為先,「因為銷量欠佳,大部分品牌都不會推出34或41號呎碼的鞋款,但我們特意推出這些呎碼吸客。鞋盒也花了不少心思,特別設計成一個抽屜,而且貼上小圖方便識別,即使客人買了好多雙鞋,也可以自行堆疊成一個鞋架。」

鄺韻凌作為「香港鞋王之後」,對鞋店的經營之道自然獨當一面。她的爸爸為香港鞋業總會永遠名譽會長,生產及出口鞋履多年,人稱「香港鞋王」。

她笑言縱使爸爸經營造鞋廠,但對她的賣鞋生意沒甚麼「着數」,「爸爸的鞋廠出產的款式,與House of Avenues所售的有別,所以多數會找其他廠商替我們造鞋,爸爸亦很少過問我生意上的事,他對我的影響相信是遺傳因子吧。」

本地品牌轉戰二線舖

近年國際品牌不斷在中環搶貴舖,繼H&M、Zara外,新近來自英國的TOPSHOP亦加入陣營,本地品牌要在中環的大街開舖,可謂難上加難。

物業代理指出,中環及銅鑼灣地舖愈受國際品牌歡迎,這些國際級企業不惜以高價搶巨舖,令本地品牌店及小型零售商難以生存,惟有轉戰同區較冷門的地段。過往中環區在OL收工後的晚上時段,也會比較淡靜,但如今名店林立,已成功吸引更多本地年輕人及個人遊旅客於不同時段到來。

擺花街變潮流集中地

香港置業至尊旺舖助理營業董事簡元鎧表示,中環加租趨勢明顯,以德輔道中55號的店舖為例,市傳去年11月以每月98萬元租出,比起舊租金升近六成。而中環德輔道中的地舖面積較大,通常被大型連鎖店搶佔,新品牌亦難以負擔高昂租金,至於擺花街一帶,店舖多售賣高檔時尚潮流用品,如時裝、鞋履及眼鏡等,較適合本地設計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