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國度:證據不足亦可行動

每次iBond上市,傳媒都煞有介事。當然明白這是職責所在,有興趣的小市民又的確不少,不過作為投資者,要學習向錢看,iBond一定要參與,卻不必認真花甚麼時間去研究。

香港政府不等錢使,發iBond只算是搞花臣,幫小市民對沖通脹,順道發展香港金融產品,所以是最佳的債仔。iBond的唯一問題是規模太細,總額只得一百億元,一萬元一手,即是總共一百萬手,申請又必然人人有份。雖然今時今日要搵一百萬個投資者絕對不容易,但十幾萬人相信一定有,所以每人分配的金額只得幾萬元,預期贏幾個巴仙,人均獎金只得幾千元,用太多心思左度右度根本不值得。

要具過濾資訊能力

資訊爆炸,人的時間又有限,在這個時代,過濾資訊的能力,比起尋找資訊其實更重要。這兩日港股出現一個小型反彈,那些貼價牛證及末日期權,結果真的提供了過倍的利潤,自己撤走一半,拿回本金,剩低的一半則繼續博月尾高收。

成功一次算是小型豐收,最關鍵的決定因素,就是上周五午市期指在日經急挫時一跌即彈那一段走勢,嚴格來說,整個推理既可以說是建基於相當疲弱的證據,亦可以說是全在於有能力找出最關鍵的一點,是實力抑或運氣,見仁見智,基本上視乎閣下是喜歡抑或討厭筆者而已。

由於可以用工具調控風險,證據不足亦可以行動,重點是賠率足夠與否。其實冒險憑藉一點蛛絲馬迹趁早出擊,往往可能是更佳的辦法。資訊有如浩瀚大海,單是想睇晒報紙,幾間屋也未未必裝得晒,而且尋覓資訊過程是需要付上耽誤出擊時機的代價,通常當證據齊集,無懈可擊,股價已是見頂之時,因為你識睇人哋都識睇,其他人基於一兩個條件出擊,而你要十幾個條件才行動的話,代表全人類都已經入場,等你一個去埋尾。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