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昨天再度大幅下挫,十年期國債孳息則上升,反映市場情緒未見樂觀,與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星期日的一番話肯定有關係,他表面上認為國債孳息升三厘仍可承受,實際卻道出一個絕望真相。日本央行恐怕沒有想到,推出空前規模的量寬政策剛滿一個月,已經出現初期的失敗徵兆,因為政策本來就有先天缺陷,又面對後天失調。這不是說日本的量寬毫無作用,但必須把握時間推出對應的財政措施,否則注定失敗。
黑田東彥星期日在一個論壇所講的,只是實話實說。他說如果日本國債孳息顯著上升,大量持有這些國債的金融機構,將蒙受債價下跌造成的損失,並會因為資產減值而削弱資本充足率影響放貸。如果無法擴大對外發放貸款,又怎能為經濟輸血呢?不過,他認為金融機構可以承受得來,但有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就是經濟必須有改善,可惜並非日本央行可以單獨控制得到。
這正是日本量寬政策的先天缺陷所在。同樣是大印銀紙,日本量寬政策的英文簡稱其實是QQE,即是量與質的寬鬆,有別於歐美的QE。日本央行除了像歐美一樣透過買入國債,壓低長期利率之外,還有另一個目標,要在兩年內實現百分之二的通脹,與歐美央行強調推行量寬必須睇緊通脹不同。可惜,壓低利率與創造通脹根本自相矛盾,因為一旦引發通脹預期,利率將會上升。
那麼有沒有解決辦法呢?肯定有,就是鼓勵金融機構減少持有國債,積極把資金借出去,一方面可避免債價下跌蒙受減值損失,同時當市場利率上升,放貸的利息收入亦會增加,確是雙重得益。不過,要銀行把錢借出去,要先有企業或個人想借錢投資或消費,這便需要政府推出財政政策為他們鬆綁。因此政府的財政及經濟改革,不能只掛在口邊,必須付諸行動。
現時日本的量寬政策正處於敏感時刻。雖然剛公布的上月議息會議紀錄顯示,有官員認為兩年內實現通脹目標有難度,但估計日本央行不會再加大量寬力度,反而有可能索性把通脹目標延後。因為央行就算有能力買下更多國債,也很難僅靠把口來控制通脹預期,也就很難保證國債孳息穩定,尤其當孳息上升會吸引「食息」的外資湧入,造成日圓匯價被推高、股市冧、債息升的連鎖反應。
日本央行無疑已在大開水喉,可是投資、出口及消費等活動,反應始終有滯後性,而且要等政府推出更多新政策支持,不會立刻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單看日股升跌,絕非評估量寬成效的指標,應該留意經濟增長、外貿順逆差、國債孳息、通脹、企業及私人借貸等變化,若然沒有朝預期方向走,等於宣告量寬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