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一直是內地地方官員所好,中央發動批判多年,這股遺風仍難收拾。像縣城仿建白宮的荒唐形象工程或不再出現,但一些不明顯被視為形象工程的面子工程,地方官還是不捨。
最典型的就是建地鐵,這個地下跑電動機車的形象工程,很多時被視為城市上級別的象徵,有地鐵城市就「升呢」,GDP政績也加分。於是不管城市人口多少,是否需要,搞了地鐵就「升呢」,城市的父母官也就面目有光。
讓地方官抱有打造地下形象工程希望,是否能建沒有具體的「法定」標準,似乎搞掂融資、搞掂上司(相關上級機構,如國家發改委)就行。現時像北上廣深這樣的都市,都有了地鐵,目前據說有近四十個城市在申建,當中有的城市中心城區人口不到三百萬。
內地官員朋友告訴鍾經緯,申建的地方政府往往頭腦發熱,想得簡單卻不認真計數,一不知投資額大,二不計營運效益。地鐵不但融資額巨大,一般地方財力力不從心,作為公共項目日後營運難創盈利,甚至需持續補貼虧損,更成吃不消的長痛。
然而因為調控,地方倚重的房地產勢頭被打住了,想方設法發掘GDP增長點,搞地鐵就是其一。況且,在全國範圍,當地上跑動車的鐵路,已差不多「飽和」時,中央想繼續藉拓展鐵路支撐經濟,亦難免要往地下打主意。在此,中央與地方找到合拍的着力點,是地下形象工程會捲土重來的重大誘因。
CHINA 鍾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