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傳統上不是減息月,但各國央行今年在五月份減息的行動此起彼落,由西至東,由南至北,均見央行減息痕迹,同期減息之多,肯定是近期一大「盛事」。繼歐洲央行、印度央行、澳洲央行及波蘭央行後,南韓央行昨日亦突然宣布減息,將基準利率降至兩厘半的兩年低位。
對於南韓央行的減息決定,市場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南韓按兵不動,一派認為南韓會加入減息俱樂部。認為南韓毋須急於減息的,不外乎基於當地首季經濟表現良好,央行無即時減息需要。至於「貼中」南韓減息的一派,主要着眼點是日本的低息及弱日圓政策,嚴重威脅以出口為主的南韓經濟,先下手為強,總勝於繼續捱打。
南韓央行結束過去七個月的守勢,官方解釋是當地經濟復甦速度溫和,且估計通脹率可維持低位,因此用減息為經濟注入新動力。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南韓減息真正的原因是眼見強鄰日本肆意加強量寬,且縱容日圓在半年內兌美元大幅貶值兩成,不及早行動,南韓工業恐成為弱圓政策下的犧牲品。
除了南韓以外,市場估計下一個加入減息行列的,可能是泰國央行,事實上,泰國央行官員已公開呼籲,希望央行盡快大幅減息,抑制泰銖升值趨勢,及減輕泰國出口業的損失,從種種迹象看,泰國央行減息,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面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看淡,各國央行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原本的利率已經處於極低水平,減無可減,央行要振興經濟,只能從量化寬鬆手段出發,其他新興市場的基準利率一般企於兩至三厘或以上水平,央行有較大空間循傳統的利率政策入手。
新興市場面對較難的處境是通脹水平較高,減息容易令通脹壓力升溫,對本土經濟構成傷害。畢竟像印度央行般,敢於在高通脹情況下仍毅然減息的央行行長不是太多。
由日本量寬引發的南韓央行反擊,隱隱然已有亞洲地區爆發貨幣戰的味道。南韓是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系,與日本在出口產品的相似度較高,南韓及早行動,有助推低韓圜匯價,助出口商一臂之力。如果這一招不奏效,不排除南韓央行會效法日本央行做法,放任圜匯貶值,將區域貨幣戰升級。
若再考慮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上周揚言,不排除在必要時準備將央行的存款利率降至負水平,迫使歐洲的商業銀行將巨額資金拆出,屆時的情況肯定比現時更混亂。坦白說,目前全球被量寬政策騎劫的形勢不僅未見改善,且有愈陷愈深之虞。大量熱錢四出覓食,對金融市場構成的干擾愈來愈明顯,美、日股市近期亢奮,投資者欣喜之餘,不要忘記背後的泡沫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