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國度:金價暴跌的聯想

金價暴跌,當顧客趁便宜去金舖掃貨,會計上金舖做這一筆生意,有可能要虧本,因為存貨成本很可能比現價高,可是轉過頭之後,金舖卻可以立即用低於這件貨發售價一成左右的水位,在市場上回補存貨。做完這一筆「蝕本」生意,資產負債表上卻換上更便宜的存貨,那麼金舖是不是真的蝕底了?市場上喊打喊殺的毛利率下跌,到底又是否成立?

金舖的生意模式是賺取差價及附加值,例如手工及設計等,而不是炒金,維持一盤存貨是作營運之用。由於會計準則是fifo,計成本時會先用早期的入貨價,當金價持續下跌,對當年盈利的確有影響,可是手上存貨會愈換愈平,當他日金價回升,就等於將一直積聚下來的盈利儲備釋放。

投資者只計市盈率的死數,自然傾向在金價下跌時睇淡金舖的生意,反之上升周期時則看好,完全不理這只不過是會計處理上的現象,與生意的本質價值無關。

市場價格猶如浮沙

當然萬一金價一沉不起,金舖的確是有損失,理論上只應該當作是一次性的撇帳,計算存貨由現價到最終低價的差距,粗略估計損失可能等於半年盈利左右,股價反應只應該跌幾個巴仙,何況金價下跌會刺激顧客購買意欲,加快存貨換血,短期盈利可能不爽,埋藏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儲備盈利」則上升得更快。

就算認為市場認知不對,也不敢說金行股抵買,尤其經過金價暴瀉一役,對於預測很難實牙實齒,始終這是少數服從多數的遊戲,正路坐遠一點應該值得守。

有關金價暴跌另一個感想,是市場價格猶如浮沙,毫無根基,完全是泡沫,叫人難以安心去投資。有朋友決意以後只買樓,交易成本更高也不及安心重要,也有朋友擔心香港樓是另一個等待爆破的泡沫,兩個結論剛好是相反,自己則總之不會高追強勢的香港地產股。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