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升級出師不利

內地首季經濟增長只得百分之七點七,比去年第四季還要低,令人大跌眼鏡,反映去年中大張旗鼓的穩增長政策,效力已然消失。新一屆政府才剛上任,迎面而來是一輪經濟弱復甦,意味着中央提倡打造經濟升級版、釋放制度紅利、擴大內需,具體新政策還未落實,已要面對嚴峻考驗,是始料不及的。究竟是堅持升級抑或重走舊路,很快便有分曉。

觀乎昨天公布的數據,很多政策仍屬偏鬆,表現尚且如此,無疑令人擔憂。今年首季,廣義貨幣供應增幅超過百分之十五,比中央訂出的目標要高,新增貸款也比去年同期多,貨幣政策沒有想像中緊縮。另一方面,在中央厲行樓市調控底下,房地產投資開發仍有百分之二十的增長,住宅投資增長有百分之二十一,對經濟肯定有支持。如果這些政策進一步從緊,經濟表現更加不樂觀,凸顯缺乏增長內生動力。

國家統計局官員的官方論調,自然不會覺得有甚麼大不了,例牌說法是中央主動調控的結果,形容今年經濟開局平穩,並且以三大經濟火車頭對拉動增長的貢獻來印證。按統計數字,消費對增長的貢獻率達百分之五十五,投資的貢獻率降至約百分之三十,淨出口的貢獻率更只有約百分之十四。可是,以此來證明經濟已轉型,成功由消費帶動增長,未免太過簡單。

其實,消費貢獻率提高,是此消彼長的結果,而且在消費佔比顯著之下,經濟卻放緩,更加有問題。今年首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只增百分之十二點四,僅看三月份亦只是百分之十二點六,全無驚喜。不過,更為諷刺的是,零售消費未見可觀增長,可能與中央厲行節約、反對官員鋪張浪費有關,真令人啼笑皆非,可見以公費大吃大喝何其嚴重。

內地經濟向來靠投資帶動,這從穩增長政策淡出,便變成弱復甦可見一斑,對新一屆政府肯定是嚴峻考驗。原因很簡單,新領導班子要打造經濟升級版,用意雖好,卻需要很多制度變革,也需要很多市場化改革配合,絕非短時間內可見成效。一個季度的經濟放緩,看來還可承受,如果第二季依然無改善,壓力便會大增。

當然,中國百分之七點七的增長,與歐美比較絕對不算低,可是再深入考慮資源運作效率、投資產出效率及人均收入等因素,便完全是另一回事。內地粗放式投資模式,就連官方都認為不可持續,但作為消費中堅的城鎮居民,首季實質收入增幅比經濟增長足足低了一個百分點,寄望消費進一步取代投資拉動增長,會否太樂觀?估計不用多久,另一輪穩增長又要出台,這肯定不利於推動轉型,卻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