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牛市或許已告一段落,但英國《金融時報》統計及調查顯示,包括嘉能可(00805)在內的全球廿大商品交易商,在過去的黃金十年合共賺2,436億美元(約1.9萬億港元),多過摩根大通、高盛及摩根士丹利華爾街三大行的總和,亦超越汽車業五大龍頭。若單計去年,廿大商品交易商狂賺335億美元,遠遠拋離○○年當商品牛市未起飛時利潤僅21億美元,十大交易商的總收入達1.2萬億美元,相當於南韓一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或超過蘋果公司、埃克森美孚及微軟的1萬億美元市值總和。
受惠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的龐大商品需求,商品交易商在這個超級周期中,不但得益於商品交易量急升,亦從投資油田、礦場及農地賺個盆滿缽滿,不少舵手因此成為身家逾十億美元的富豪,包括嘉能可的格拉森伯格、Noble Group的Richard Elman及Trafigura的Claude Dauphin。
不過,報道同時指出,商品交易商盈利過去五年停滯不前,反映經營環境愈益面臨挑戰,盈利能力每況愈下,部分交易商的股本回報,由○○年代中期介乎50至60%,降至現時平均20至30%。以嘉能可為例,去年扣除特殊項目後的股本回報跌至9.7%,遠低過○○年代高峰的61%。
石油交易商Gunvor行政總裁Torbjorn Tornqvist表示,商品市場競爭愈益激烈,相信業界過去極高回報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