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股市,商品市場今年以來顯然遜色,繼糖和小麥後,玉米、白銀及橡膠也步入熊市,主要是有迹象顯示各類商品供過於求,高盛隨即調低玉米、大豆及小麥目標價,惟恐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徵兆。但有分析指僅是因通脹低企令商品吸引力大減。
美國農業部上周公布,三月份玉米庫存為53.99億蒲式耳,雖少過去年同期,但仍多過市場預期的49.95億蒲式耳,農民更計劃今年種植範圍達9,782.2萬英畝,創七十七年以來最多。
五月玉米期貨價格繼上周四挫5.4%跌停後,周一再挫7.6%,創廿四年以來最大跌幅,一度觸及每蒲式耳6.365美元的九個月低位,較去年八月底高位8.3875美元跌逾23%,技術上步入熊市。玉米期貨昨日止跌回升約1%。
不只是玉米,標普GSCI農業指數周一亦創九個月新低,從去年高位回落21%,同步「見熊」。
同日投入「熊抱」的還有白銀及橡膠價格,紐約五月期銀周一收市報每安士27.944美元,跌1.7%,累計從去年十月初高位回落20%,昨跌勢喘定。事實上,最新數據顯示內地二月份白銀入口跌幅創兩年最大,而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白銀庫存量上周創下九七年以來新高。
橡膠期貨價格周一「見熊」後跌勢未止,東京九月橡膠期貨昨再挫2.2%,跌見每公斤261.1日圓,創四個月最低收市價。大豆期貨周一重返熊市。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過去一季對商品市場坐視不理也沒有損失,因為兩大商品指數──道瓊斯-瑞銀商品指數及標普GSCI商品指數首季分別下跌1.1%及升1.5%,回報遠遠落後於美股基準的標普500指數高達10%回報。
投資者和分析員歸咎商品跌價是供應過剩,而非全球經濟需求問題,原因是隨着過去十年商品漲價,油田、礦場及農作物的產量乘勢增加,同時替日後經濟擴張提供供應緩衝,另一原因是通脹持續溫和,削弱商品作為對沖通脹的吸引力。
Covenant Multifamily Offices駐德州投資組合經理波爾表示,美國聯儲局剛開始透過量化寬鬆措施買債時,基金經理以為此舉勢助長通脹,紛紛追捧商品,如今沒有出現預期般的通脹情況,因此商品市場急挫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