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業績期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投資者在這個月做功課亦相當忙碌,炒業績一向是高難度動作,成績表除了看是高於或低於預期之外,前景展望及之前的股價反應也要一併計算在內,多得港交所今年硬性規定要發盈利預告,大大減低了業績好壞的震盪。
相對而言,美國企業早已發出盈利指引及不時作出修改,透明度更好;不過,管理層給予的盈利指引大部分會較為保守,所以美國常見七、八成企業盈利「優於預期」,因而美股業績期普遍升多於跌。
回看已公布業績的香港上市公司,一如預期表現最佳的為內地電力股以及手機、電腦周邊股份,而股價亦高處未算高,航運股、光伏股和鋼鐵股則成為重災區。業績已是去年的事,今年前景更實際,電力股受惠於煤炭成本下降,而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依然大賣,大致形勢仍是好的繼續好、差的繼續差。
然而,內地城市去年底開始受霧霾侵襲,使環保股和新能源股成新寵,風電股業績雖差但股價卻成異數。最大起落的則是太陽能股,先是內地大幅提高太陽能裝機容量,使業界見到曙光,以為日後可少看歐洲臉色。豈料內地傳出光伏補貼方案低於預期,令光伏股再度插水;其實因光伏成本經已下降,中央減少補貼完全不足為奇;不過,最新變數是因無錫尚德破產,中央又可能適度提高補貼。
邢理強認為,對許多上市公司而言,國策比業績來得更重要!
邢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