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經紀「靠炒翻生」!去年上半年虧損3.86億元的C組經紀,慘過金融海嘯,但全年「埋單」竟爆冷賺3.55億元,全因俗稱「坐盤」的自營交易去年盈利達9.36億元,多過大經紀行,令C組經紀去年業績大翻身。
不過,證券界表示,上述現象反映傳統經紀業務已「水深火熱」,「不務正業靠炒股維持生計」,會助長賭風,屬股市的「計時炸彈」。
證監會資料顯示,代表小型經紀行的C組經紀,截至去年十二月底止年度,淨盈利達3.55億元,較上年度增1.75倍。期內交易總額按年跌21%至只有4.8萬億元,導致來自證券交易的淨佣金收入僅33.06億元,下跌17%。不過,自營交易淨盈利顯著增至9.36億元,較B組經紀的1.42億元及A組經紀的2.22億元還要多。「坐盤」表現突出,C組經紀全年業績出現「大奇迹」。去年B組經紀僅賺4.62億元,按年大跌70%;A組經紀盈利只有33.77億元,按年下跌14%。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許照中表示,近年依靠佣金收入的傳統經紀生意難做,但近年經紀行數目卻增加數十家,當中很多新經紀行成立目的是自己炒賣,因為炒股沒有成本,不用付佣金。
事實上,港交所(00388)早前進行的調查顯示,散戶佔市場總成交金額比例,由一○/一一年度的22%,下降至一一/一二年度的17%,同時經紀行參與本身的交易,由12%增至15%,創歷來新高。他續說,散戶離場加上佣金不斷下降,證券行根本很難維持生計,只有靠炒賣維持生計,是市場病態,構成隱憂。
證券商協會前主席蔡思聰表示,去年小經紀行生意「水靜鵝飛」,C組經紀全年有得賺,肯定不是靠佣金收入,而是自己投資,因C組經紀「轉身快」,大型經紀行的合規要求則較高。他表示,現時成立經紀行平台成本不是太高,除資本要求外,平均只需二、三百萬元,故令不少人如由大行裁出來的經紀,或經常大量買賣的投資客,自行成立平台進行自營交易。
市場已傳出,自莎利士堡證券被證監會勒令停業後,當局會盯緊近年新成立,主力自行炒賣的經紀行。
港交所資料顯示,○八年交易所參與者數目約450家,但截至今年二月底已增至510家。不過,港交所昨日公布,二月份C組經紀市佔率,由上月12.04%,大幅大跌2.07個百分點至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