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對付失業唔簡單

雖然香港沒有嚴重衰退,更無高失業率,但必須面對整體競爭力不足、收入分配不均及樓價高企等問題。大眾期望政府可實施有效方法解決問題,這或是大家對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失望的原因。經濟學家會認為,一些政策可有效解決某些經濟問題,但更接受沒有最優政策方案。

自John M. Keynes出版《General Theory》以來,宏觀經濟學的發展在「古典學派」和「凱恩斯學派」的爭辯中不斷向前邁進,究竟現時宏觀經濟學是否對經濟運作徹底了解?

加劇衰退不利營商

面對高失業率,宏觀經濟學者會有甚麼建議?短期而言,失去工作同時失去收入,不僅影響家庭收入和生活水準,若同時降低消費開支,經濟的總需求會降低,加深衰退。失業率高企,就業人士對前景預期會轉向悲觀,影響消費和整體總需求,令衰退加劇。

長期而言,持續失業將喪失在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將來成功尋找工作的機會下跌,勞動資源未被充分利用,也對經濟長期增長不利。此外,大量失業加重政府福利開支負擔,造成社會和治安問題,破壞營商和投資環境。因此,任何政府都想避免出現嚴重失業。

經濟學者要提出政策建議,會首先分辨失業類別。如果是「結構性失業」,相信大部分經濟學者會提議政府須協助失業工人進行「再培訓」,掌握市場有需求的技能,但如何正確選擇培訓技術類別和推行就不簡單。

若是「周期性失業」,一些經濟學者認為政府可通過「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減低失業率,尤其當衰退是來自需求下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成為「需求管理」工具。

通脹就業兩難選擇

可是這些「穩定政策」並非無成本,要在失業和通脹之間取捨。長期而言,若「潛在GDP」保持不變,財政和貨幣政策都沒有刺激作用。

不過,並非所有經濟學者認為政府需採取政策去解決「周期性失業」。首先,他們相信市場調節功能,如企業持續發現市場對其貨品或服務需求不足,會將價格下調;當銷量上升,企業會停止辭退員工甚至增聘,失業率下跌而工人收入上升,可解決衰退和失業。同樣的調整可出現於勞工市場,持續失業工人最終會調低工資要求,不僅刺激企業勞動力需求,同時降低企業成本,兩者均有正面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經濟學者認為,衰退和失業是經濟調整過程,受影響企業可檢討其策略,對經濟效率或會產生長期正面影響。同樣地,失業工人可檢討其工作技能是否需要提升,對個人和整體經濟生產力或有正面影響。

「創造性破壞」有好處

最後,經濟學者認為,經濟不斷創新,新產品、新服務、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正不斷取替舊產品、舊服務、舊技術和舊商業模式,經濟衰退可是「創造性破壞」過程,或毋須政府擔心。

失業和經濟衰退是任何經濟體都不可避開的,但經濟學者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事實上,要制訂有效政策並不容易,得益和成本觀察需時,因而對民望有一定風險。在民主體制下,政府須面對人民關心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可是今天香港的政治制度,似乎不能給予政府足夠壓力,面對重要政策議題。

馮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