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流動支付打亂仗

一嘟即付的智能卡支付方式,早已成為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今時今日各人手執一張的八達通,不但在十六年前,成功使香港成為使用智能卡支付的先驅城市,到目前為止,香港仍然是世界上,在智能卡應用方面最成功的地方。因為如果有相關配套配合,使用者只要一張卡,就可以代替車票、散子包、屋苑門匙以至學生證或職員證。

準備就緒 引入競爭

不過,八達通除了在市民生活上變得普及之外,原來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香港在流動支付方面的發展,就連國際信用卡巨頭,希望開拓本地市場,也面對着無形障礙!

流動支付其實已不算甚麼新技術,不少新一代智能手機配備的NFC功能,早已經為流動支付的發展作好準備。而且,八達通之前推出以NFC手機查閱八達通餘額功能,亦可算是向流動支付方向發展的第一步。

國際信用卡機構,於去年下半年開始與本港銀行合作,着手推廣流動支付在本港的應用,並將合作對象進一步擴闊至流動電訊網絡商,試圖以流動支付技術,將日本的「手機錢包」服務引入香港。作為監管機構的金管局,也聘請了顧問,為流動支付在香港的發展與規管問題,進行詳細評估。

先搞兼容擴覆蓋面

香港在手機與智能卡的普及程度,均為世界第一,從表面看來應是流動支付應用普及的理想地點,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這竟然也是困難所在,事關原有的智能卡已全面普及下,相信大家也會和高智仁一樣,因為用慣了,對使用其他流動支付服務的興趣已經大減,銀行要說服商戶採納新的流動支付服務,自然難上加難。

高智仁覺得,有關的公司與機構若有心在本港發展流動支付服務,其首要解決的應該是不同系統之間的兼容問題,而不是只顧各自各推廣自己的系統。

高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