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加息無意思 防風險攞嚟搞

金管局在上月推出新一輪收緊按揭措施時,一併宣布為新做按揭貸款的風險加權比率設定下限,為百分之十五,高於銀行普遍採用的百分之十,要預留更多緩衝資本,理論上會增添按息上調的壓力。現在市場終有反應,有龍頭銀行表示,風險加權比率調高,加重資金成本,按息可能加四分之一厘。不過,觀乎競爭激烈及資金充裕,很難逼銀行群起加息來壓抑置業需求,極其量是收窄減息搶生意的空間,代價是按揭風險被進一步扭曲。

龍頭銀行之一的渣打表示,提高風險加權比率的新政策,將令銀行按揭貸款成本增加零點二至零點二五厘,長遠會轉嫁給客戶。以此推算,新做按揭利率的確有可能加四分之一厘。可是渣打同時指出,政府出招打壓樓市,預期交投會減少,今年的按揭貸款增長將低於去年,由於新做按揭是核心業務,希望保持市場佔有率,等於暗示難加息。

事實上,銀行資金水浸,近日確有變本加厲。昨天的一個月銀行同業拆息跌到只有約零點二一厘,反觀一月時還有約零點二七厘,去年十月時更高達零點三厘,反映資金充裕,成本更低,難怪去年底已有按揭中介機構預言,今年新做按揭利率將降至兩厘。在金管局出招後,銀行資金成本上升,似乎剛好被市場資金成本下降所抵銷,從資金供應層面來看,無急切需要加息。

另外,從需求層面亦看不到要急於上調按息,原因是樓市交投進一步萎縮。在二○一○年底首次推出額外印花稅及收緊按揭等辣招時,當年一、二手住宅成交近十三萬七千宗,金額五千五百六十億元;經過兩年不斷加招,去年全年一、二手住宅成交已大減至八萬三千宗,金額只有四千五百億元。市場估計受上月的新辣招打擊,交投會再少兩成,個餅變細了,銀行怎敢隨便加新做按揭利率趕客?

當局連番收緊按揭及借款人的壓力測試,銀行面對的風險早已被大幅度排除。如果只做五成按揭,樓價要跌一半,銀行才入肉;過得了壓測的人,收入也不會低,意味着新做按揭是風險極低的生意,硬要加息只是被迫配合。不過,這不等於風險已消除,只是被扭曲並轉移到其他地方。

由於無法從銀行借足錢,不少買家會找俗稱「影子銀行」的財務公司,借二按、三按,從中可看到風險轉移的路徑,表面上由這些金融機構作為銀行的緩衝。不過,如果財務公司的資金來源是包括銀行貸款,並會把手上的按揭資產打包抵押給銀行獲取流動資金,等於繞個圈讓風險回流。這情況十足當年美國的次按資產,被打包成結構性工具並剝離於銀行資產負債表,令人產生風險被徹底消除的錯覺,後來發生甚麼事,還用多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