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00388)周初公布《現貨市場交易研究調查》最新一期結果,其中有兩項數據頗值得大家注意及反思。
這兩項數據是,本地個人投資者以及交易所參與者本身的交易,分別佔市場總成交金額的比重。調查結果顯示,前者於一一/一二年度只佔整體成交額的17%,比較-○/一一年的22%明顯下降了5個百分點,而後者則由-○/一一年所佔市的12%增至一一/一二年度的15%,佔整體市場總額的百分比,更是歷來最高紀錄。
筆者認為這兩項數據值得注意及反思,是因為兩者的一消一長,並不純粹反映現貨市場不同的投資者組合,於市場活動所佔比重的變化,而是在市場發展的不斷變化以及愈趨複雜下,市場參與者包括個人投資者以及證券經紀處境的最佳寫照。
先從個人投資者,即主要是散戶所佔市場活動比重,以及去年這方面的變動比較來看:去年個人投資者的佔市比重一跌便是五個百分點,幅度接近23%。從表面來看可解釋是由於去年市道特別沉寂,尤其是四月至九月期間,市場經歷了近年成交最淡靜而毫無方向的日子,令不少散戶卻步,遠離股市,因此有較大跌幅不足為奇。
個人投資者在市場的參與性所佔份額經過十多年演變,包括走向國際化的發展下,已下降至十分低的水平。經這一跌更下降至不足兩成,反映散戶投資者想積極參與股市買賣在市場立足已愈見困難。
本地個人投資者參與股市投資活動一再萎縮,其實也可從主要是代表散戶投資者的本地C組市場參與的經紀行,所佔市場買賣份額由九○年代初的33%下跌至最低曾只見佔9.5%得見端倪,雖然近期佔市數據已回升至12%左右,但較過去高峰時期仍只達三分之一。
加上最新統計結果的個人投資者所佔17%的份額,兩者在在顯示散戶投資者於市場正逐漸被邊緣化,再無影響力。好聽一點是處於被動位置,不好聽的話便是只可以隨波逐流,俯仰由人,任由基金大鱷宰割。
這情況或可解釋是由於市場邁向更專業化,投資活動講求更高技巧所必然產生的現象。事實上,在歐美主要市場,散戶雖說不上完全絕迹,但市場活動肯定已完全由基金控制。散戶投資股市,絕大部分只得依靠基金及基金經理身上,因此本地市場散戶的參與性發展至此,或許也是大勢使然。
話得說回來,市場發展至全由基金經理主宰,散戶投資者得靠邊站。他們是技不如人,還是市場制度存在不公,讓基金經理處於有利位置,散戶入市只有被人魚肉的份兒?若存在這種情況便值得商榷了。
(未完待續)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