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口術不絕 遏樓實效成疑

農曆新年前夕,政府不尋常四出放風,再出招壓制不斷創新高的樓價,金管局連續三日動口不動手,而按揭證券公司身先士卒,停止向高風險一手樓提供按揭保險,用意不言而喻,但政府的態度仍不夠堅決,只會步過去多輪辣招的後塵,讓樓價繼續反覆上升。

其實按揭證券公司向有酌情權,並非生意來者不拒,現時高調地表示,不做高風險生意,有點故作姿態味道。初時還不肯披露拒按新盤名單,其後才證實是兩個單幢樓新盤,市場可能認為此屬特殊例子,如特長樓花期、特色戶及定價過高等。

按證公司「在商言商」,不肯為高風險樓宇受保,相反,銀行業卻無視風險,無論在降低按息及估價方面,均顯得比前積極。有意置業人士面對矛盾的資訊,不免感到丈八金剛;官員苦口婆心叫市民不要心急買樓,但樓價一路飆升;中長期供應增多但短期供不應求;最矛盾的是政府考慮延長樓花期,按證公司卻謝絕特長樓花期新盤。市民買入遠期樓花已圓了置業夢想,對樓市的壓力亦可紓緩;然而「上車」之願因不能做到九成按揭,變成有車上不得,陷於兩難局面。

金管局先警告本港家庭總負債逼近歷史高位,繼而提醒銀行注意住宅按揭風險,令出招傳聞甚囂塵上。春節前後樓市本已淡靜,出招如打空氣;之後有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政局變遷,三月有美國延長債務上限談判,現下出招如同逆時機。靠出口術是權宜之計,用多了邊際效用遞減。市民對政府解決房屋問題信心低落,再多空談更為不妙。

如果金管局果真如市場瘋傳般,選在周五出招,為何要事先張揚?如果到時沒有任何招數,市場會認為政府黔驢技窮,將令炒風更加熾熱。無論五招、七招或八招,皆宜「重拳」出擊,以達到震撼效果,在熱鋼上澆一盆冷水降溫,總勝過分段推出像收緊按保此類,充其量算「小辣」的招式來敷衍市場。

香港全賴金融和地產兩大支柱,樓市風暴對香港的衝擊自不待言。過去樓宇的拖欠比率奇低,九七過後負資產纍纍也已安然度過,或令業界掉以輕心。業主若透過按保做九成按揭,樓價下跌超過一成已淪為負資產,而且目前新樓售價遠高於二手樓,令風險進一步提升。

按證公司先行煞車,將起一定牽頭作用,但仍要其他政策配合,否則絕對抵不過源源不絕的熱錢。置業是市民的重大決定,政府要做的是提供最大透明度,未來供應量只是一張「期票」,按揭證券公司對於高風險一手樓的定義,仍欠一個基準,有了基準,更重要的是執行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