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黃漢成有着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九十年代他當一家中介公司的小頭目,卻天天流連寶生銀行炒金股匯,一日十幾萬上落可以視作等閒,結果一個九七金融風暴將他打殘。痛定思痛的他,在幾年後居然成為了價值投資法的「信徒」,「跨界」去發掘高回報金融產品。
黃漢成猶記得那些年在亞皆老街33號一樓,寶生銀行有一個外匯盤房,他與一位同事天天「捕」在那裏,買孖展、炒窩輪,盡用槓桿。「一張外匯孖展四、五萬元,十張四五十萬,如果當日波幅大,一日十零萬上落好正常」。他說,九七年前樓市好,做物業中介人工高,可以支持他「豪賭」,當年他也有做基礎經濟分析,但其實只是為他炒單邊市找藉口。
「當年日本經濟差,無理由日圓唔跌,我就不斷沽Yen,由一美元兌一百三十幾日圓一路炒,點知佢升到九十幾,我渣都冇,輸到驚。」問他九七年「埋數」輸了多少,他靦覥以對:「一百幾十萬梗有。」
後來寶生銀行在○一年給人兼併了,品牌也不復存在,在九七至○五年的八年裏,黃漢成沒有沾手任何股匯,也很怕投機,奈何他的本業物業買賣卻與投資、投機有關。痛定思痛,惟有從「認識」着手,修讀大學舉辦的財務策劃高級文憑,他現時是本港註冊財務策劃師。在課程之中,他醒覺投機衍生工具與走進鱷魚潭無異,買入容易賣出難,短線可能賺少少,但長線90%機會會輸。
總結慘痛經歷及知識,他認為要財富增值只得三句心法:分散風險、管理投資組合、看長線。
尤其最後一句,就是以巴菲特崇尚的價值投資法為師,尋找有長線增長價值的公司,買入及持有(buy and hold)。○五年後,由於他升職加薪,累積了一定的現金後,他決定再重回股匯投資。他選股只會看市值100億元以上的大公司,因為這些公司的成功一般都建基於良好的企業管治及高透明度。他說:「自○五年起,我每年的投資組合平均複式回報率為10%,算是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