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GDP數據,一向不足取信市場,但不同階段外界反應不一,初時的高增長較少人質疑,近幾年質疑愈來愈多。這現象表明對中國高增長神話的懷疑,因無其他國家可做到,事實上是很難的事,亦不可持續。
對GDP的質疑是用「有水分」來形容它的虛高,質疑焦點在於數據誇大,這是以GDP為政績的必然。現在除了統計上的「水分」,權威專家提出了新的「水分說」,社科院副院長李揚的「水分說」定義了三點:
一是外延式水分,指未形成現實生產力,或形成產能卻是過剩產能的投資,即不能形成有效供應;二是內涵水分,指無效率或低效率的損失,即以過多投入而不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帶來增長;三是生態破壞水分,指應扣除的生態退化及環境污染帶來的損失。
這三點是以往高增長中鐵一般的事實,作為一種新的界定,內地能否引入GDP統計中,求得較真實的GDP增速是後話。鍾經緯有興趣的是,若以上述「水分說」三定義,看中國以往的GDP增長,要打個多大的折扣?難怪在早前一片保八聲中,有專家認定中國實質GDP增長只有4至5%。
如此看來,顯示真實拉近與多數國家經濟增速的差距,一旦中央下調政策目標至每年GDP增長7%,若七除八扣下實質GDP增長,只有不到4%的話,中國能活嗎?中央為何強調GDP保質,道理自明。
CHINA 鍾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