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企業責任 君子風度

近年企業流行提倡「企業社會責任」,簡單點說就是企業不要只看盈利,也需要關顧其他持份者的利益。然而,企業社會責任這個概念很模糊,因為如何界定企業社會責任就很困難,大眾認為企業應負有的社會責任,與企業自己的認定可能有很大差別。不少企業也傾向以制度化的企業社會責任,例如作出了多少義工時數、對慈善機構捐贈了多少等等,總之是以量化為指標,對企業社會責任不免有了一種成效指標的態度。

在這種思維下,一些看不到、量度不到的指標,往往被企業管理人忽視,例如企業要加價,考慮的可能是企業的營運,而不是顧客的感受。所以一些連年有龐大盈利的機構,提出加價申請時便被大眾闡釋為罔顧企業社會責任。

須考慮市民主觀感受

對筆者來說,企業社會責任除了是客觀的數據之外,也要照顧持份者的主觀感受,因為持份者是通過日常和企業接觸,從而產生對企業的觀感。姑勿論這種觀感是否存在主觀成分,但對持份者來說,這是他們的印象,一家企業若果得不到持份者的認同,便是在企業社會責任上孤芳自賞,這樣並不算得上是理想。

筆者任教的恒生管理學院,每年都會針對香港企業的君子程度進行調查。中國人對商人的態度有着期許,希望商人在賺取盈利之餘也要回饋社會,所以就有「儒商」的說法。對大眾來說,「儒商」這個概念也很抽象,其實與企業社會責任是類似的概念,只不過儒商多了一層感觀上的演繹,反之企業社會責任就比較量化。

儒商標準睇企業道德

從持份者的角度看,儒商或許比企業社會責任更能代表一家企業的道德規範,正如上文所說,以量化指標形式的企業社會責任,並不能將持份者對企業的印象表達出來。恒生管理學院的香港君子企業調查,就是要在機械化指標式的評論中,加入各方持份者的看法,也令企業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其對社會的貢獻。從這個層面看,君子企業其實就是以儒商的角度出發,從而理解企業的商業道德水平。

這項君子企業調查很花工夫,整項研究由恒生管理學院市場系鄧子龍博士負責,前後花了近一年時間。在君子企業調查中,會就「仁」、「義」、「禮」、「智」、「信」這五個範圍,讓持份者去對企業作出評分,然後再將各項評分歸納,從而得出企業的君子程度。

在一千六百多名受訪者當中,他們對七個行業作出評分,得分最高的是旅遊和酒店業,有62.94分;而地產業得分最低,只有45.94分。由於調查只是訪問持份者的觀感,而不是找出他們評分背後的原因,所以調查並沒有探究企業的得分差異原因。然而,旅遊和酒店業和地產業兩者得分相距頗大,箇中原因值得業界深思。

蘇偉文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兼金融學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及公司管治,在國際著名財務會議及期刊已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多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