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進軍港樓市有好處

內地客來港掃貨掃樓早已見怪不怪,原來他們對購買住宅地皮起樓同樣有興趣。內地龍頭地產商萬科與本港發展商合組的財團,剛以約三十四億港元,買下荃灣西站一幅地皮。多年來,中資銀行、企業及證券商不斷進駐香港,對金融、貿易以至零售業發展,均帶來很大推動力,讓經濟更上層樓,相信內地房企涉足香港,對本地樓市也會帶來正面作用。

市場對萬科為何在港買地,有着不同揣測。例如,有意見認為萬科不久前在港買了一隻殼股,旗下深圳上市的B股又籌備轉到香港以H股掛牌,買地是要打響名堂;亦有意見認為,中央不斷重申房地產調控不會放鬆,在內地做地產開發的政策風險很大,生意愈來愈難做,於是想到在香港搵食。姑勿論動機為何,港人最關心的是中資地產商的參與,對本港樓市有甚麼影響。

萬科絕對說得上是內房的龍頭企業,去年銷售額達一千四百一十二億元人民幣,銷售樓面面積接近一億三千萬方呎;全年新增的土地項目共七十六個,涉及的樓面面積超過一億四千萬方呎,名堂早已響噹噹,市場上無人不識。所以老遠來香港聯手競投地皮,目的應是做起樓賣樓的老本行,如果這盤生意有得諗,相信內地地產商陸續有來。

以內地巨無霸房企的財力,掃入價值幾十億甚至過百億港元的地王,肯定不成問題,如果成為趨勢,相信會增加市場競爭,政府為增加土地供應而再多賣些地皮,也不用擔心市場無力消化。更多不同背景及實力的發展商參與,把內地貨如輪轉的模式搬過來,令樓市多元化,未來更有把握增加整體住宅供應。不過,前提是政府真的有地可賣,而非空談。

買地起樓與做金融或貿易不同,並非做中間人或窗口,而是真正立足於當地市場,銷售對象也是以當地人為主。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物業市場卻十分蓬勃,去年一手住宅買賣登記接近一萬三千宗,金額達一千三百二十二億港元,以人口及土地面積比例推算,與內地一線大城市沒有分別,而且監管法規及稅制等簡單得多,絕對是有利可圖的生意。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內地買家普遍把來港買樓視為儲存財富的途徑,由於現在港人鬧「樓荒」,加上政府徵重稅,交投自然有所減少。不過,當將來樓市供求漸漸恢復平衡,北水入市肯定會再度活躍,內地知名房企興建的樓盤,無疑享有品牌優勢,對內地買家有吸引力,連宣傳都可以慳番。萬科在內地向來以「經營保守」見稱,未來在香港的一舉一動,將是其他內房企業的重要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