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債觸及上限的真正「死線」只剩一個月,市場十分擔心重演二○一一年短暫違約的亂局。控制國會眾議院的共和黨,突然拋出一條法案,把發債上限短暫延期至五月十九日,並獲總統奧巴馬表態支持。不過,別以為債務違約危機就此解決,今次只是緩兵之計,讓共和及民主兩黨率先血拚削減政府開支和加稅。從法案的附帶條件清楚看到,雙方都沒有精力把幾場大戰綑綁一起來打。
首先,財政懸崖一戰其實未打完,附帶條件之一是要在三月一日前,就削減政府開支取得協議。美國雖說避過今年元旦的財政懸崖,但當時通過的只是折衷方案,誰要被加稅算是達成妥協,完全沒有觸及如何削減政府開支,只是把「自動削減開支」延遲至三月一日才執行。換言之,未來不足一個半月的時間裏,兩黨將會就各自的削支喜好,展開連場激鬥。
其次,國會要在四月十五日前,就白宮提交的二○一三年度財政預算達成協議,是債限延期法案的另一個附帶條件,也是兩黨要打的第二場戰爭。由於財政預算需要同時得到參眾兩院通過才算數,共和黨更揚言「無預算便停發議員薪酬」,所以這項附帶條件被控制參議院的民主黨批評是政治敲詐,自然不會甘心被人擺上枱,針對預算的內容難免又有激鬥。
最後,當然就是為提高發債上限展開的終極談判,是兩黨的第三場戰爭。共和黨提出的債限延期法案,完全不涉及提高上限這回事,上限仍然是十六萬四千億美元,延期執行的意思,是在五月十九日這個新死線前,政府可以根據真實需要繼續發債來還本付息,不至於造成技術性違約。至於新的發債上限應該是多少,恐怕不容易有共識,又會有排拗。
很明顯,三場戰爭雖然會分開逐場來打,但三者的因果關係相當清楚,絕對是環環緊扣。試想想,如果在三月一日前無法就削減哪些政府開支有共識,相信共和黨將會推翻之前達成的加稅協議。當削開支和加稅都全部落實,白宮提交的年度財政預算還有商量餘地嗎?由於共和黨堅持把削減政府開支與提高發債上限等額掛鈎,屆時也就注定破局。
事實上,財政懸崖根本從未解決,只是用拖字訣換時間,如果談判最終失敗,便會自行啟動削赤和加稅,也就不用期望能為發債提限。因此美國被推向經濟衰退和債務違約的風險依然存在。不過,國會突然拋出為債限延期的法案,反映部分共和黨眾議員已開始心虛,不想被歸咎是導致衰退及違約的禍首,從這個角度來看,總統奧巴馬的勝算應該略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