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阿拉伯經濟之春

「阿拉伯之春」席捲北非及中東地區至今將近兩年,隨之而來是改革的希望。目前,為創建未來而努力的埃及,正在民眾的爭議、遊行及選舉過程中向民主逐步邁進。但我們仍然對埃及的潛力感到樂觀,並繼續於當地發掘投資機會。

我們最近一次到埃及考察是去年十二月初,抵達開羅的時間,正是總統穆爾西宣布對埃及新憲法的制訂擁有獨裁權力的數日之後。適逢周末,我們受一位當地藝術品商人邀請,到解放廣場支持示威行動。當時,通往解放廣場的街道入口被鐵絲網攔着,有民兵檢查身份證或護照以策安全。

但進入廣場後,我們卻發現內裏的節日氣氛相當濃厚,有小販兜售水果、茶及其他貨品,並沒有很多騷亂及混亂場面,這種情況令我們深感驚訝。

政局無礙埃及企業

次日,我們開始企業的考察之行。我們到訪的一家製藥公司正全力生產。在一間業務興旺的汽車裝配廠,新任的土耳其經理向我們介紹其擴張計劃。至少在我們看來,當地企業運作一切如常。街道跟我們過往到訪開羅時一樣,依舊繁忙。雖然這並不意味着埃及局勢沒有惡化或發生新一輪衝突,但我們認為一切似乎秩序井然。

我們留意到,遊客數量明顯減少。在參觀解放廣場附近著名的埃及博物館時,我們發現情況跟以往到訪時不太一樣。從前摩肩接踵的旅遊勝地如今只剩下稀疏的遊客。

遊客驟減影響基層

這種情況固然影響埃及經濟,因為旅遊業是埃及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並帶來強烈的倍數效應,對低收入群體造成影響,這遊客驟減的情況可能帶來難以預見的後果。在這裏,我們上了重要一課──國際傳媒標題新聞中看到的騷亂及暴力未必能真實反映社會全貌。

「阿拉伯之春」仍未結束,而被認為是新「阿拉伯之冬」的翻天覆地改變正在中東及北非發生。回顧歷史,引發革命的最常見原因是經濟處於困境,尤其是加上失業及通脹,促使民眾做出極端行為,因為已「無甚麼可以失去」。一旦壓力增加,一件事故足以引發社會動盪。就阿拉伯之春而言,突尼斯一名年輕的水果小販因抗議專制不公及缺乏機會而自焚,就引發了該次革命。

雖然阿拉伯世界的出生率高企,而且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在30歲以下。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經濟師估計埃及的年增長率需達6%才能維持經濟穩定。在人口結構年輕及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政治領袖面臨更大壓力,要以更快速度創造就業並降低通脹。

鼓勵投資促進繁榮

在我們看來,推動經濟增長及繁榮的最佳辦法之一,就是發展並鼓勵本地及海外投資。

領袖亦普遍意識到關鍵在於建立一個穩定且有利營商的環境,國家才可邁步向前,相信以此主導的政策將有利資本市場及經濟發展,我們可望在埃及看到。而作為北非人口最多的國家,埃及的情況將可能影響突尼斯、利比亞、摩洛哥、敍利亞、伊朗及區內其他國家。

然而,改革需要時間,重要的是新興市場投資者需要具備長遠目光。我們看好這片大陸的前景,並計劃再次到訪!

麥博士

被譽為「新興市場之父」的鄧普頓資產管理新興國家投資團隊執行主席麥博士(Mark Mobius),是投資新興市場的先鋒。他在八七年加入鄧普頓,九一年已為公司推出新興市場基金,至今麥博士及其團隊已管理全球超越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的基金規模,基金表現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