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豪賭量寬 恐輸得更難睇

安倍晉三拜相後,日本的水喉愈開愈鬆,下周日本央行會議料將落實無限買入國債計劃,與美國聯儲局量化寬鬆手法如出一轍,同是無限量,同是以通脹作指標。然而日本早是量寬始作俑者,二十年來不斷放水,惟通縮仍揮之不去,此次做法有如孤注一擲,隨時會走上不歸路。

有美歐陪玩無限量寬遊戲,安倍決意豪賭一番,上任前已提議負利率政策,但引發的金融風險過巨而知不可行。不過,日本有意取消利率下限,已顯示將印鈔視為救生圈,日圓短時間內跌穿九十水平,安倍表明起用更大膽的央行行長,暗示下任行長須理念一致及「聽話」。

日圓貶值過快已令鄰國深感不安,泰國央行警告隨時出招,俄羅斯央行已入市推低盧布,南韓動態最為關鍵,因其出口產品與日本競爭最大;貨幣戰爭形同軍備競賽,最後可能沒有贏家。日本這二十年來經濟也曾出現過短暫反彈,但貨幣貶值和增加公共開支等措施,只能有短期幫助,長遠的深層次問題才是死結,豪賭任由債務擴張等於慢性自殺。

日本以通脹率百分之二為目標,比較美國的百分之二點五更溫和,但對慣於通縮的國民而言,已是翻天覆地的改變,存款利率和國債息率都近乎零,日本老人何以養老?安倍的如意算盤是通脹迫使國民消費,從而令經濟走向繁榮;但人口老化的日本,國民未必願意改變消費習慣,國民若棄日債改投回報較佳的其他定息產品,或會釀成災難後果。

日本無視佔經濟生產總值二點三倍的債務揮金如土,日債無息收兼要面對貨幣貶值,外國投資者當然興趣厥如。日本主權評級去年首遭惠譽降級,今年恐怕有更大下調風險,現今所恃的是央行無限量買債,以及國民和企業的「愛國心」,但畢竟弦緊易斷。

用通脹刺激消費,用公共開支振興經濟,理論上即使行得通,也是建基於穩健的財政政策,而非像日本債務和赤字達天文數字的國家。「安倍經濟學」是一三年的新詞彙,如果成功,將可取代凱恩斯成為新教材,但失敗後果亦如玩火自焚。

日本最近的做法與美國雷同,但歷史軌迹卻與歐洲何其相似——高齡化、福利開支太高、坐食山空。歐債危機好不容易露曙光,日債危機又在不斷膨脹,成為新一輪金融市場風險。日本經歷了二十年迷失,電器王國日漸衰落,首相更迭頻繁,安倍再任首相後被迫亮出終極武器,日圓貶值以鄰為壑先傷人,但最終亦必傷己。伯南克是坐直升機撒錢,安倍則如同坐穿梭機撒錢,行得快而狠,只怕輸得更難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