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商精選:期待港交所新搞作

本周本港金融界多單大新聞,或多或少也與香港交易所(00388)有關。先有周二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宣布新的三年計劃,當中最為廣泛報道的,當然是港交所打算利用之前收購的LME,大舉開發進軍商品市場,人民幣產品的篇幅當然亦不少得。之後到了昨日特首的第一份施政報告,當中亦多次提到香港要配合中國發展為全球金融中心,亦有提到商品期貨的發展,與港交所的口脗一致。

先回顧一下港交所於一○至一二年的三年戰略,當中有為吸引公司來港上市、增加現貨及衍生產品市場成交量的「核心戰略」;增加資訊技術基礎設施的「拓展戰略」;以及增加新資產類別及開拓新市場區域、推出人民幣產品、便利內地投資者進行投資的「擴張戰略」。

個人認為,為首的核心戰略在一一年歐債危機影響下,環球股票市場全面受到打擊,因此成交量及新上市公司數量下跌也實在無可奈何。至於其次的拓展戰略,港交所除了在交易系統作出了提升外,去年更公布了Orion計劃,將於一三年大大轉變並提升交易所的報價及成交速度,以應付將來可能面對的大量成交。

商品市場關注度提高

至於第三項的擴張戰略,可能是港交所過去三年最成功的戰略。先說增加新資產類別及開拓新市場,港交所可能是看中了內地商品期貨的龐大資金池與交易量,先知先覺地收購了LME。雖然市場認為收購價高昂,但對一直集中於股票市場發展的港交所而言,LME具備了現有可行的交易平台、產品、以至結算系統。其實原來香港也有商品交易所(HKMEx),但以知名度作比較當然差了一截。

至於推出人民幣產品,這更是空前的成功。當然,部分人民幣產品如國債或人民幣期貨,可能仍有進步空間,但去年底的RQFII ETF,為港交所的人民幣產品計劃趕上了尾班車,更重要的是,為港交所於一一年推行的「雙幣雙股」計劃作了成功的採用,為將來會來港上市,甚至已經上市的企業,提供了人民幣交易的先例。

對於今次的三年戰略,商品所佔的篇幅甚多,相信香港的投資者要開始對歐美以至內地的商品市場多更留意了,而港交所的股價表現,相信也會吸引投資者多加留意。

筆者代表荷蘭合作銀行。以上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證券邀請或建議。認股證及牛熊證(合稱「非抵押結構性產品」)涉高風險,價格可升可跌,可損失全部投資。應了解風險及上市文件及徵詢專業意見。

荷蘭合作銀行股票衍生部董事 黃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