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農村經濟無金融支持

不少論者認為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的「第一號文件」,將會連續十年把農村問題列為未來數年的施政重點,筆者亦持相同見解,但對中央推行的農村政策成效,頗有保留。雖然過去十年農村居民收入一直增長,但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並無明顯收窄,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二○○○年及一一年分別為2.79及3.13。如把其他福利項目(包括醫療、教育等)計算在內,有研究估計差距達6:1之多。

多年來,農村政策提升了農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但與城鎮居民相比,依然差距甚遠。更重要的是中央希望透過內需推動經濟增長,避免過度依賴出口,而農村收入持續滯後於城市,絕對不利拉動內需。目前農村人口依然超過全國一半人口,他們的消費潛力絕不能低估。

銀行審慎 借錢艱難

現時農村面對的一大問題,是農村企業及農戶普遍較難籌集資金。自上世紀90年代中實施銀行商業化改革後,銀行對貸款的成本效益及風險評估較以往審慎,由於農村企業大部分為中小型企業,農戶大多以小農耕作的模式生產,平均每戶農地約為20畝(約1.3公頃),因此銀行對中小型鄉鎮企業和小農戶的「小額借貸」(Microfinance)顯得不太積極。由於農戶土地不能用作貸款抵押,銀行態度更為保守。雖然浙江溫州一帶政府容許以牲畜作為抵押,但只屬試驗階段,成效有限。

在資金緊絀下,企業及小農戶根本不能取得貸款,難以加強本身的資本及技術投資,制約企業及農戶的擴展,以及提升質量能力,亦減低吸納農村的勞動力,年輕人只好流向城市。至今,每年流向城市的農民工達1,500至2,000萬人。農村企業和農業面對勞動力不斷流失,發展只會更滯後。

合作生產有利吸資

中央在過往多份「一號文件」提出要解決農村資金不足的問題,未能促使金融機構積極踏足農村市場,要誘使銀行將資金流向農村,地方政府可考慮協助及鼓勵小農戶,以合作形式進行生產,擴大耕作面積,不但可提升規模效益及增加產量,更重要的是令銀行有較大信心貸出資金。

此外,不同工序的「上游」及「下游」農村小企業,應進行縱向合併(Vertical Integration),增加企業本身的生產效率及擴大資本,吸引銀行貸款。相信透過農戶及農企擴大生產規模,比透過行政手段更有效拉動銀行貸款流向農村。

鄺志良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包括中國經濟政策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