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篇:百物騰貴困擾全港市民

零售商:柴米油鹽樣樣加,市民得勒緊褲頭,迎戰猛於虎的通脹!奈何政府公布十一月份通脹率為3.8%,難以透析市民苦況。要衡量通脹的變化,何不從市民、零售商的角度出發,看看他們承受的通脹壓力。

小企經營成本飆

本地時裝品牌Chapel創辦人楊偉雄在內地設廠,自己亦在內地生活。他表示,現時不少成衣業的中小企都在內地設廠,原材料、人工等成本都是來自內地。他指,整體成本增加逾三成,單是內地工人薪金已經升了一倍,連帶時裝的價格都上升。

「只是三年前左右,一件質素不錯的恤衫可能需要三百元,一件T恤大約一百元,但現在用這價錢買同等質素已經很困難,你見有些時裝店推出數十元一件T恤,只是噱頭!」他稱。

他更認為香港的通脹數據未必完全反映到內地的輸入性通脹。「內地通脹問題比香港嚴重,但貨品在內地生產,再賣回香港,首先要蝕匯率變動,而內地人工加,但你的賣價未必有得照加,所以商品價格不一定可以完全反映從內地輸入的通脹。」

KK
  • KK

「我在內地生活,對通脹的感覺更強烈,例如出街食一餐飯,以相若質素為例,已經比香港要貴。」他稱。

瘋炒舖扯高租金

至於餐飲消費方面,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則指,餐飲業經營成本分為租金、人工及食材三部分,當中以食材比例最大,租金最少。雖然近年市場炒賣舖位風氣盛,拉高租金,但政府的通脹數據沒有細分商舖租金或者商用物業租金,因此有部分租金成本未有完全反映出來。

他認為今年通脹情況相對溫和,餐飲業的經營成本增幅不算太強,但就以工資及租金的升幅最大,食品價格方面增幅平均約一成,主因是進口食品價格大致穩定,豬肉價格更有所下跌,不過他預料明年第二季食品價格向上,原因是美國接續推出量化寬鬆措施,令資金流入新興市場以至原材料市場,他以近年美國QE2(第二輪量寬措施) 為例,食品價格上升超過16%,有部分更接近兩成,今年美國推QE3及QE4,預計明年食材價格將升12至16%。

市民:面對通脹肆虐,市民不禁要精打細算才可省回支出,究竟他們有何法寶去慳得一蚊得一蚊呢?

OL Yuki:自備飯盒

「衣、食、住、行樣樣都加價,又唔見人工加得咁快喎,依家啲錢愈嚟愈『唔見使』!」正如不少OL一樣,Yuki對現時的通脹水平相當不滿,當中最受困擾的就是租金,「其他嘢都可以慳,但住屋租金又點可以慳喎!」她指,租金水平「十級跳」,一年前喺市郊地區租個套房單位僅每月1,500元,現在已升至每月3,000元!

她惟有從多方面省錢,最直接的是上班「帶飯」,「現時午餐使費愈來愈貴,依家起碼要32蚊喇,所以我會準備自家飯盒,分分鐘可每月省回近千元o架!」

蔡太:儲優惠券

蔡太要照顧一家大細的起居飲食,不禁直言:「依家乜嘢都加價,加得最犀利就係『食』啦,今年起碼升咗兩、三成呀!」她舉例說:「以前可以用十蚊買到三個菠蘿包,現在卻買唔到兩個!」不過,民以食為天,精明的主婦自有一套錦囊妙計,她平時在報刊雜誌時見到超市優惠券,總會立刻剪下並儲起,以備將來購物時可享有額外優惠。

她指,現時會趁放工後的減價時段才去買餸,「街市商戶多會在傍晚時減價促銷,不少蔬菜水果甚至海鮮都會一籃籃咁出售,價錢通常都會平少少o架!」

學生哥:回家吃飯

KK現是理大全球供應鏈管理學系三年級大學生。「由於住宿舍的關係,我喺交通費上的開支不多,但因獨個兒在外,每餐都要靠自己,膳食費用就最多!」他話:「尤記得數年前Canteen仲有『十蚊飯』,現在已消失了!」幸好KK家住土瓜灣,離學校宿舍不遠,「有時我會為咗慳錢,專程回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