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上周會議後宣布擴大量寬措施規模,令投資者信心增強,主要指數及外幣因而反覆回升,美元則告回落。雖然美元在消息公布當日的跌幅並不明顯,但是最重要的是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潛在跌幅。
自○八年金融海嘯後,美國聯儲局已經推出了三次的量寬措施,今次的行動明顯更加積極,在早前的每月購入400億美元按揭證券的基礎上,再買入45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並將失業率降至6.5%、通脹升穿2.5%,列為改變低息政策的條件。雖然有部分人士認為,聯儲局的舉措過於激進,及未必真的可刺激美國經濟。可是,問題是聯儲局在目前的情況下,可以用的方法不多。
同時,將貨幣政策與經濟指標掛鈎,可提高政策的透明度,減少央行政策改變的落差對市場產生震盪,這亦是央行政策的大趨勢。雖然目前聯儲局並沒有說明何時會停止量寬,但實際上未來政策的可預期程度是提高了。因此,擴大量寬措施對美元來說,短線屬負面消息,但是當政策開始見效,美元可望回復穩定。事實上,自○八年後,美元走勢已經反映出這現象。
避險雖有助短期美元走勢,但是量寬的預期將對美元構成長期負面影響。如果美國量寬措施是美元的洪水猛獸,這樣自○八年開始,美匯指數應該不斷下跌。可是,過去幾年美匯指數維持在○八年70.70的歷史低位以上運行,這與歐元因素有關,但美元資產的高流動性價值是過去三十年歷史所形成,只要美元資產維持高流動性,及相對較高評級等因素,美元出現崩盤式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故此,美元短期仍會受累於避險因素而反覆下跌,中期(即未來二十四個月)仍然很大機會回升,至於長期走勢(即未來六十個月),美元仍會由於結構問題而逐步下跌。
總括而言,雖然今次聯儲局擴大量寬規模對美元構成短期負面影響,但是投資者切勿過於看淡中期美元,真正的量寬影響是會反映在長期走勢上。
百利好金業(香港)研究部董事 黃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