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滬綜指大升4.1%,在積弱多時後終現「報復式」反彈。筆者上周三已指出,A股基本因素已經轉強,待資金與信心皆準備就緒時,股市將可「脫熊入牛」。
現時,中央已加快審批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額度,與此同時,國內基金亦頻頻「撈底」,隨着新資金陸續建倉,預計會成為A股回升的一大助力。
但空有資金沒有信心,難以成就升市。上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揚言反貪腐,並南巡廣東,刻意重走「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南巡路線,以彰顯其銳意革新的決心,成功提振市場信心,並成為股市的轉捩點之一。筆者預料,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後,為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定出一條條逐漸清晰路線後,再配合穩經濟政策的推行,市場信心有望進一步回升,支持股市向上。
筆者早前建議累積A股ETF作中線投資,至今看法未變,但A股ETF選擇日多,到底何者較佳?
A股ETF大致可分為合成ETF(安碩A50、標智滬深300及DB滬深300)及實物ETF(華夏滬深300、南方A50、易方達中100、嘉實明晟A股)。
兩者相比,筆者偏好實物ETF,因其預計每年開支比率較低,且價格較能貼近每股淨值(即溢價較低)。尤其是現時合成ETF的溢價普遍超過8%,遠高於實物ETF約1至3%,亦高於過往平均約4%,一旦未來A股ETF需求下降,或導致溢價收窄而拖累股價表現。
至於四隻實物A股ETF則各擅勝場,南方A50中國(02822)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躍,但溢價也是最高(超過3% VS 同業<1%),而且其所追蹤的富時中國A50指數過分側重金融股(比重高達66%),行業單一風險偏大。
尤其是近日內地華夏銀行的理財產品「爆煲」後,引發影子銀行的憂慮,中央未來料加強監管,恐利淡內銀股表現。
因此,筆者偏好華夏滬深300(03188),其市值僅次於南方A50中國,成交亦算活躍,所追蹤的滬深300指數成分股覆蓋了滬深兩市約60%的市值,更能代表A股整體走勢,且成分股組合較分散,金融類股份比重僅39%,中線表現料會更佳。
資料來源:彭博及新鴻基金融(截至2012年12月10日)
新鴻基金融分析員 李惠嫻(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