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通頂、聲沙熱氣、又或者吃多了幾塊薯片,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喝杯涼茶「清熱解毒」,貪其便宜又方便。但要將一杯售價幾元的涼茶,擴展為一門生意,卻並非易事。以製作傳統涼茶起家的鴻福堂,二十年間生意愈做愈大,更發展成本地知名品牌,其背後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困難?一起來聽鴻福堂執行董事司徒永富 (Ricky)細訴,分享品牌成長故事。
養生及保健食品漸受大眾歡迎,但同類型產品多不勝數,健康食品行業是否正面對飽和問題?Ricky指,本港健康食療及飲品市場競爭大,當同類型產品日多時,消費者願意花費的金額卻已經固定,盈利便會被瓜分。但若縮窄範圍至涼茶及漢方飲料,競爭則相對靜態,主要品牌亦屈指可數。
「品牌之間或會互相參考,故常推出類似的產品。因中醫界較少發表研究報告,公司遂透過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獲得中國國務院的契約認同,以突出品牌及提高企業認受性。」
公司一直標榜「自家」製作,推出「自家湯」、「自家糖水」及「自家飯麵」等一系列產品,融合草本涼茶及自家生活的概念。
Ricky強調,集團着重涼茶行業的普及化與平民化,以傳遞集體回憶情懷。「我們重視自家觀念,希望將『家』的元素,融入都會生活。另外,亦強調產品無添加、不含味精。了解到客人的需求,除草本涼茶外,亦推出不同類型的產品,冀打造成健康生活品牌。」
在大部分的港鐵車站內,亦不難發現鴻福堂蹤影,本港分店更多達92間。但近年租金水平攀升,Ricky亦打趣說,即使「賣晒所有涼茶」,品牌亦未必生存得到。
他稱,「過往租金增幅尚可接受,但自近兩年起,公營機構開始以私人市場的租金水平為單一參考,導致租金進一步上升。而且在招標形式下,商戶間互相競爭,價錢更被抬高不少。我們沒有雄厚的資金,難以密集式開設分店,為保持品牌知名度,必須尋找人流多的載體,運輸系統可說是不二之選。故於港鐵站內設店,可說是未來的拓展方向。當然,我們亦會開闢其他的渠道,如擴充產品銷售點、參加工展會展覽、到學校擺攤檔及擴大會員制等。」
除租金外,部分原材料價格更上升達五成。一般中草藥的供應來源以內地為主,但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等於變相加價。Ricky表示,「如被廣泛使用的菊花及雞骨草,價格亦有提升,特別是在旱災或過凍的情況下,升幅更可達五成。故我們於內地有恒常的供應商,收成時更會大手買入存倉,以穩定原材料價格。」
過去一、兩年,鴻福堂均專注於內地市場發展,於深圳及廣州的分店共逾30間。目前香港市場雖未飽和,但大幅擴展的空間已不大,再加上經營成本上升,營運環境亦比較困難。
他指:「要跳出香港,生意才可以倍數增長。近年歐美生意出現回落,反而東南亞及內地市場,期內三年表現卻一枝獨秀,內地市場增長更超過幾成。進入內地市場時,會先將於便利店發售樽裝產品,測試市場反應,得到一定知名度後,方以品牌形式進軍內地。」
在司徒永富加入鴻福堂前,集團正經歷低谷之時,在外需出售與草本概念無關的食品維持生意額,在內亦軍心不穩,CEO一職常出現頻繁調動。這個看似無人留戀的涼茶企業,直到Ricky加盟,才開始重整旗鼓。
他表示,「我曾於銀行及投資公司工作,認識到鴻福堂的創辦人。九七金融風暴後,無論是我個人或昔日投資公司均虧損纍纍,頻臨破產邊緣。他卻於此時邀請我加入鴻福堂,幫手管理業務。雖然我對涼茶業的認識不多,亦從未接觸相關生產程序,但因之前曾經營集團的加盟店,故對前線操作並不陌生。」
作為集團的靈魂人物,Ricky本身又是否崇尚養生之道?他笑言,自己屬於合理地保健的類型,平日少通頂、多運動,亦會留心食物質素,絕不會暴飲暴食。「其實保健養生並不一定指飲食,亦可套用於生活態度上。大自然是上天賦予人類的禮物,我們要常存感恩的心,不要傷害大自然,多做好事,少一點偏執、多一點寬容。就如一杯涼茶,除具清熱解毒之效,我們亦希望向客人傳遞健康正面的生活態度。部分鴻福堂的門市設計亦匠心獨運,不只賣涼茶、湯水,更提供空間予都市人「停一停、抖一抖」,於店內上網看書、聽聽音樂。」
成立年份:1986
業務:分為零售分店及樽裝飲品兩大業務,另有健康涼茶、自家湯系列、無添加健康飲品等
市場分布:遍及中國、東南亞及歐美等地
本港分店數目:92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