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多管齊下穩經濟

上次撰文筆者提到十八大後估計中央會「適度有為」刺激內地經濟,不少朋友均來電討論。當中不乏意見認為中國現時經濟已見穩定,中央沒有即時出手的必要以防刺激物價。這個觀點是可以理解的,上星期滙豐公布十一月中國製造業PMI初值為50.4,於50盛衰分界線之上,更令人憧憬中國經濟持續復甦。

築底基礎 仍不牢固

筆者不敢認定中國無可能持續復甦,但仍偏向相信經濟復甦的強度有限。就以PMI數據為例,數字回升主要由境內外重建庫存帶動,而前10個月中國外貿增長6.3%,出口增長7.8%。但進入十一月後,進出口相關資料出現了明顯負增長,說明中國外貿築底企穩的基礎仍不牢固。商務部也預計今年中國對外貿易增幅約只有6%,距離全年外貿增速10%的目標有不少差距。

「控通脹、調結構、穩增長」一向為中央三大經濟目標,那現階段到底是「調結構」還是「穩增長」重要?人行在十一月二日公布的《二○一二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清楚告訴大家將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然而出口半死不活,穩增長的重任自是落在重點行業扶持上。

三大範疇 刺激內需

傳統觀點把扶持焦點放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之上,現階段加大力度提倡扶持,對穩增長即時效用。而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7%,其中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估佔10.5.%。筆者認為未來中央要為經濟保溫及提升國民生活水準,刺激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及服務業將為重中之重。另外未來不妨留意下列範疇:

(1) 對內地房地產有壓有鬆:不得輕視房地產對國內各產業有莫大的拉動作用,中央對房地產相關貸款漸見輕度放鬆,不過是處於「只做不說」的階段,但估計房地產業已開始迎來春天。

(2) 加大減稅力度:例如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十一月十日表示,中小企業仍有進一步減稅空間,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具體措施,而回到提振內需的思路,也許減低服務業的銷售稅率不失為出路。其實內地貪腐已到臨界點,少收點稅藏富於民對刺激中下階層消費定有幫助,達致提升國民收入的目標。

(3) 靈活多變的貨幣政策:除了留意央行的逆回購金額外,不妨重新審視新增貸款金額,十月新增人民幣貸款5,052億元雖創13個月新低,但要令經濟得到更穩定發展,估計未來人行及銀監將引導資金多流向中長期貸款。十月份對公中長期貸款佔總新增貸款比重進一步上升,反映投資增速回升,內地新增貸款結構正明顯改善。如此類中長期貸款可惠及中小企,當可減輕中小企面對逆境時的還款壓力,對經濟保溫有正面影響。

關焯照

經濟學者,畢業於加拿大協和大學,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兼香港中文大學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