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二十六日之前,人民幣一度貶值,而且貶值幅度近2%,此後便重拾升軌。在十一月十二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292,達到半年來高點,即期匯率首度升破6.23,創二○○五年匯改以來新高,且連續多日觸及交易區間上限。幾個月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已累升逾2.5%。
對於人民幣重拾升軌,有分析認為主要是七月底開始,受歐元轉強與美元轉弱影響,加上美國推QE3,使升值預期轉強;也有人認為中國經濟見底回升,熱錢回流。在此背景下,私人部門結匯意願回升,銀行結匯盤增加,推動人民幣兌美元連續漲停。
不過,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熱錢並未湧入,人民幣升值很大程度上與貿易順差及外匯佔款增長有關。十月份貿易順差達320億美元,創45個月新高,是造成人民幣中間價和現貨價上升的主要因素。在升值預期增強下,企業結匯勢頭更是強化,但是升值空間和幅度可能有限。
九月份外匯佔款激增1,307億元人民幣,但其中人行外匯佔款僅增加20.38億元,佔比不到2%。這表明新增外匯佔款幾乎為商業銀行結匯形成,反映央行對升值的容忍度提高,並沒有積極購匯。這與當前中央的人事安排正在進行中有關,更重要的可能是十八大後匯率制度可能出現重大改革有關。
從二○○五年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重大改革以來,在主動性、逐漸性及可控性的三大原則下,改革一直穩步推進。建立有效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或雙向波動,是人行匯改政策的主方向。
例如,今年四月將人民幣兌美元每日波幅上下限由千分之五擴展到百分之一後,人民幣雙向波動趨勢更明顯。因此,進一步推進改革,以增加市場的供求彈性,是未來的題中之義,人行對最近的人民幣升值容忍度提高正顯示這個意圖。
當然,現在市場最關心的是最近人民幣升值是否會持續?若不能持續,升值逆轉或重新回到貶值區間又說明甚麼?人行會通過甚麼制度安排,來讓雙向波動更能夠反映市場供求彈性?
如國際市場認為中國經濟已見底,經濟增長又會帶動各種資產價格上升,熱錢就會湧入中國炒作人民幣升值。隨着這種預期變化,內地企業及民眾或持有外幣或拋出外幣,加上美元的強弱變化,造成今年人民幣貶值與升值,這種雙向波動有利人民幣匯率趨向均衡價格。當然,升值是否能持續,就得關注中國實體經濟變化與發展。
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更多的是與中國經濟實力與競爭力有關。上半年,由於歐美經濟增長復甦緩慢,導致中國出口增長下行;由於住房市場全面調整,也導致經濟增長下行,從而使得國際上不少經濟組織及對沖基金全面地來做空中國經濟及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匯率也出現了小幅貶值。下半年,隨着美國經濟好轉,中國穩增長政策效應開始顯現,特別是中國經濟開始在第三季度見底回升,人民幣匯率又重新回到升值區間。
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經濟相對於發達國家的增長優勢仍將繼續存在,因此人民幣雙向波動並不意味着人民幣的升值進程結束,而且升值是一個長期趨勢。換言之,人民幣可能出現升值或貶值的雙向波動,但這是逐漸向均衡匯率趨近,而不是出現貶值逆轉。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人民幣匯率基本上處於一個穩定小幅升值區間。
十八大後的匯率制度改革重點會放在增加市場供求彈性及人民幣國際化上,並通過有效市場機制來實現人民幣匯率穩定,當局的意圖已十分明顯。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