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全世界最關注的兩件政經大事,莫過於美國總統選舉和中共召開「十八大」選出新一屆領導班子。就前者而言,兩位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時已清晰論述各自政綱,即使是說說而未必全數落實,但起碼讓市場心中有數,一旦知道了誰勝誰負,就能大約預估到美國今後的經濟藍圖。
但中國不同,即使讓市場提早知道誰會成為常委的一分子,對於中央會否出手救市、如何救市等疑問仍是有增無減。其實中國的治國方針具有高度的延續性,誰上誰落在中短期都不會有太大影響,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預測一下「十八大」後中央對救市的取態。
有見九月及十月份中國經濟數據持續向好,市場主流意見均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見底,無必要在現階段再出手。但筆者認為「築底」不代表會反彈,現時數據向好只是表面風光,因美國來了一輪急單帶動中國製造業,再加上原料價格持續下跌令企業利潤勉強保持,故此各行各業仿似迎來了一輪小陽春。
筆者為何認為這只是「表面風光」?要了解各行業的景氣情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百業之母銀行業的表現。內地十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回落至5,052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九月份的6,232億元減少,銀行惜貸情緒升溫。
市場解釋銀行惜貸仍是為了回應監管部門對存貸比的要求,這未必是事實全部。存貸比固然是考慮因素之一,但銀行要吸存款大可提高吸存利率。
現在內地存款理財產品利率低企,3個月至1年期SHIBOR較五月份時大幅回落。筆者認為背後的原因是內地貸款需求疲弱,而沒有投資哪有GDP增長?反映內地經濟處於半死不活的築底橫行狀態。
如今年不是「十八大」換屆,中央以「無為而治」或僅以減免賦稅的方式應可滿足市場的期望。既是換屆,市場自對新一屆政府有所期待,如不作適度回應或會影響新班子的管治威信,適度有為仍是需要的。
而觀乎過去多年中央救市的出手方式,除非真是到了人心虛怯的地步,否則即使是救市也只會是「只做不說」而非「大鳴大放」。值得一提的是七至八月開始,內地房地產開發投資似再現生機,內地銀行已開始對此類投資項目解凍,這背後當然是得到政策默許。
房地產業對經濟拉動的力量不容忽視,但這亦是一把雙刃劍,一個不好隨時令通脹重臨,故仍只能容許在房地產業上有限度作為而不會大搞。筆者預測「十八大」後會有動作,哪又會是甚麼動作?有機會再談。
關焯照
經濟學者,畢業於加拿大協和大學,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兼香港中文大學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