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投資最具潛力城市圈

中共「十八大」將於明天(十一月八日)召開,估計「十八大」的施政核心,將以保持十六大建設小康社會所設定的「2020目標」為主,城鎮化依然是重中之重。所以要從「十八大」發掘投資機會,先要了解中國城鎮化的過程和展望。

城鎮化曾被長期抑壓

在改革開放前,中國城鎮化的過程被長期抑壓。在一九五○年至八○年的30年間,城鎮化率僅由11.2%升至19.4%,但全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卻由28.4%升至41.3%,發展中國家也從16.2%升至30.5%,可見中國城鎮化在這三十年的落後。最主要原因是在十年文革期間,大量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很多人口返回農村,造成中國城鎮化率倒退。

文革之後,二千萬「上山下鄉」的知青返城就業,農村體制改革的「制度性紅利」有效釋放,家庭聯產承包制推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農村出現剩餘動力,城市勞動密集輕工業亦迅速發展,中國城鎮化率大幅增長,在二○一○年已達50%。

據估計,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第二個加速階段,即是二○一○至二○三○年之間,預期中國城市化率將由50%升至70%,平均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約為每年新增1,750萬城市人口,在剔除城鎮人口的自然增長,代表每年將有1,300萬至1,400萬人,會從農村轉移至城市。在二○三○年後,中國人口老齡化進入高峰期,城市化高速推進的時間視窗關閉。

未來廿年走「城市圈化」

在城鎮化「30%-50%」的階段,主要模式為遍地開花的「中小城鎮化」,即中小城鎮的數量不斷增多;但到了「50%-70%」的階段,卻會轉為「城市圈化」的發展模式,中小城市晉升成為全國性大城市,人口轉移主要從小城市走向核心城市,但從農村人口轉移至城市的速度則會減慢。

這是個很重要的方向,因為「十八大」後出台的政策,也會着重區域性的城市圈發展。在城市化率接近50%時,中國第三產業生產效率的提升速度,已超過了第二產業,估計在「50%-70%」的階段,中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將超過第二產業,助推中國城市化率跨越第二個快速增長區間,勞動生產率進步所引致的產業結構亦會調整。從結構上看,各城市圈的城市化進程,將形成「雁陣式」推進的格局,東部省份大多處於工業化中後期,城市化率已經超過50%,未來城市化將由第三產業帶動;而中西部省份大多處於工業化中前期,城市化率介於30%至50%,人均GDP不足30,000元,城市化進程仍將由工業化驅動。

五大城市圈重慶居首

遵循「城市圈化」邏輯和「產業調整」邏輯,分析了內地所有城市之後,前五大最具潛力的「城市圈」次序為:

●以重慶為核心的成渝城市圈

●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圈

●以福州和廈門為核心的海西都市圈

●以長沙為核心的長株潭城市圈

●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城市圈

無論你打算在內地買樓、投資或做生意,若能選擇在最具潛力的城市,將來成功的機會也較大。五大城市中,以重慶居首,但樓價卻是相對落後,值得留意,有潛力成全國性的大城市。

免責聲明:此文章之內容,只提供給零售證券投資者作參考之用,所載的見解、分析、預測、推斷和預期,只是根據可靠資料而作出的研究觀點,只反映作者本人對投資市場的個人意見。

林一鳴

中信証券國際執行董事和企業及高資產值客戶銷售及業務發展主管,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後、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哲學博士,曾獲選為「上海市1985年至2005年最優秀博士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