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有識:A股ETF應多加認識

隨着內地宏觀經濟及企業盈利呈築底回升的迹象,追蹤A股的ETF再度成為投資者的追捧對象。目前在本港掛牌的A股ETF約30隻,追蹤綜合或個別行業的A股表現。不過,大部分的A股ETF,包括交易量最大的安碩A50中國(02823)均以合成方式進行,即運用金融衍生工具模擬相關指數表現,故涉及買入衍生工具及抵押品,並須承擔交易對手風險。

兩類產品各具特性

然而,自內地推出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後,實物ETF應運而生,即通過RQFII額度,直接投資於相關追蹤指數的股票,而至今本港共推出4隻RQFII的A股ETF。

有別於合成ETF,由於不涉及衍生產品,故沒有這方面的成本。其中,華夏滬深300指數ETF(03188)為本港第二隻「雙櫃台」交易的基金,即可分別於港元櫃台或人民幣櫃台進行二手市場交易,兩種貨幣可以互相轉換。

另一方面,華夏滬深300指數ETF追蹤滬深300指數表現,該指數覆蓋面較廣,300隻股票涵蓋整個A股市場規模約65%,金融股佔36.3%,而消費及醫療保健分別佔17.22%及5.15%,更有助反映中央加強內需消費的情況。

至於富時中國A50指數,金融股的比重達63.33%,故較受金融板塊的表現左右;而消費品及消費服務的比重只有約11%。投資者在選擇與A股相關的ETF投資時宜先了解產品特性。當中必需分辨合成及持有實質的ETF的風險與特性。

AMTD證券及財富管理業務部總經理 鄧聲興(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