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兩年積極推售住宅地皮,對紓緩供應不足似乎開始見眉目。今年首三季私人住宅施工量達一萬六千伙,接近七年新高,連同可隨時動工的約一萬一千伙,市場估計今年施工量可達二萬伙,將是十二年來最多。此外,政府又推出新措施,加重額外印花稅及開徵非港人買家的印花稅,企圖把部分置業需求壓抑下來。由於效果未知,住宅供求未至會很快轉勢。
過去兩年政府售出的住宅土地,明顯較以往為多。從二○○一年開始的九個財政年度,平均每年只賣出約五公頃住宅地,供應非常不足。不過,在一○至一一年度開始有改變,賣出十一公頃土地,一一至一二年度更大幅增加至超過二十五公頃,在目前的一二至一三年度,首兩季已售出十公頃住宅地,只要在餘下時間推地節奏不變,相信數量不應遜於去年度。
私人住宅施工量增加,毫無疑問與土地供應增加有關。在二○○一年起計的十年,住宅土地供應漸趨不足,有兩年更是近乎零賣地,私人住宅施工量跟着逐級而下,最低潮時跌至只有八千伙。如果按照現時每個財政年度推售住宅土地的面積,是以往平均數的幾倍來推算,未來每年施工量維持在二萬伙以上,並不令人意外,將帶動幾年後的落成量上升。
據政府推算,未來三至四年可供出售的私人住宅單位約為六萬五千個,是近四年來最高水平,相對於有紀錄以來的數字,其實未算最多,因為○四至○六年間,曾多達七萬三千伙可售。不過,以往的數字偏高,是因為經濟差,積存大量貨尾令可售單位增加,新供應反而有限。現在則不同,貨尾降至幾千伙,未來可出售的住宅單位,真的要靠新增的供應來支撐,以目前的推地進度,恐怕未足夠應付需求。
由於起樓需時,新供應更是幾年後的事,遠水難救近火。政府應該很清楚,於是來個兵行險着,全力打壓置業需求,直至新樓落成為止。昨天宣布的新措施就是朝這方向走,大幅提高兼延長額外印花稅,是想趕走旨在短期內買賣物業的人;而針對非港人的買家印花稅,短期內亦肯定會對這批海外買樓生力軍構成壓力。最好是三年後美國改變寬鬆貨幣政策,開始加息,屆時超低息環境不再,置業需求進一步降低,變相令新供應顯得充裕。
從兩年前開始實施額外印花稅的經驗可見,由於樓價短期內難以彌補稅款負擔,二手放盤量會驟減,僧多粥少,樓價反而上升,想置業的人更加無能為力,還要苦候幾年才等到新供應降臨,不安和煩躁可想而知,最後能否皆大歡喜,卻誰也不能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