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證券業界對於相互整合,壯大競爭能力的善意呼籲,其抱持門戶成見之深,既令人驚訝,也令人慨嘆。本地證券經紀業,由往昔的光輝日子走向如今幾陷遭受淘汰邊緣,一方面固然是由於特區政府於市場發展政策上過度傾斜,業界未有得到政策扶持所致。但另一方面,由於業界不能夠與時並進,不肯跟隨市場發展同步改革,也不肯相互作出整合。因此政府與業界各自都必須負上責任。
本地證券業堅拒相互作出整合,箇中底蘊主要由於大部分證券行都屬家族式經營,形同祖業,因此捨不得放棄並與他人合併,而合併的結果令他們或失去了「話事權」,又是另一個難解的阻力。這或許是東方人普遍都存在那管是「賣花生」,也還是權在己手,是個「老闆」的觀念使然,無法接受因合併致失去主宰權力。
去年有人籌辦證券公司,因要縮短籌備開業的時間,所以跟一家本地證券行商議,決定以一個遠較直接向有關當局申請,高出多倍的價錢購買該證券行的業務,並邀請對方的負責人繼續一同合作。
那個交易後來沒有完成,原因是對方的負責人說,賣了業務,他恐怕從此便沒有了「話事權」,而那家證券行的全部人員,連同出巿、交收、會計及負責人自己在內,也只有三至五名人員,證明上面所說的情況普遍,也是窒礙本地證券業整合,應付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的主因。
隨年齡日長,家族式本地證券行的經營者,面對的另一問題,便是接班問題。很多證券行的第二代面對業務發展停滯不前、萎縮,大都不願接班繼續經營,抱着難再經營下去,大不了便結業的想法。
第二代接班者,面對客戶因日益老化或其他原因逐漸流失,而本身證券行不為投資者所認識,以致罕有新客光顧的現象,心裏也對前路感到茫然。
我跟一位經營證券行逾20年,已有第二代準備接班的同業傾談,跟他說,他的第二代肯接班,的確值得高興,但除非家族願意投入更多資源,讓第二代可以發揮才能,大展拳腳,否則交給第二代來承接的會是個沒有前途的業務,對於第二代並不公平。那位同業聽了我這番話,沒有作聲,可能是心裏並不同意。
我所說的話,對很多同業可能並不中聽。年輕的一代大都躊躇滿志,但接手的,若是一盤已失去競爭力,只靠親朋友好,老客戶支持,而難有新客戶自動登門的業務,最終除了消磨了意志外,還可能耽誤了在其他有更好發展的領域上,對他們並不公平。
本地證券業雖然前路一片迷濛,但還是需要有人來延續,甚至闖出新天,業界之中難得有第二代願意接班,便需盡量給這班第二代多點發展機會,單憑個別的力量不夠,便需要摒除門戶之見,考慮與同業作出整合,這是唯一可行的自救方法。(證券業前途討論之四)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