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中國就釣魚島爭議升級後,九月的貿易數據一如預期出現較大跌幅,其中對華出口驟降一成四,但更糟的是對歐盟出口大跌兩成一,中國人不買、歐洲人無力買,日本出口業寒冬將令經濟付上很大代價,無計可施之下,又老調重彈擬進一步加碼貨幣寬鬆,並沒有對競爭力下降對症落藥。
中日交惡最終兩敗俱傷,但暫時形勢對日本更不利,內地九月出口增長接近一成,輸往日本仍錄得輕微增長。日本則頹上加頹,經濟百病叢生非朝夕由來,與中國的摩擦令情況雪上加霜,經濟失助更難走出低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日本政府今年負債額,將升至佔其國內生產總值二點三七倍,日本尚未爆煲已是奇迹,依賴的是國民不嫌息低,繼續持有大量國債。其經濟問題眾所周知,人口老化導致生產力和消費萎縮,企業抱殘守缺極乏創新,日本地震後棄核電轉而對外買能源,更令貿易赤字創新高,第四季經濟增長可能會出現倒退,日本六年來六換首相,虎視眈眈的安倍晉三若上台,甚至會促使中日關係開倒車。
事件中南韓和東盟是得益者,前者的電器和汽車乘機搶佔中國市場,東盟則獲日本增資當地。日本依賴中國主要有三方面:勞動力、資源和市場,把工廠搬到東南亞由去年已開始,只是近期「脫中國化」決心更大,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並不單純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基建和配套是重要的環節,日本產品無論價錢和質素均欠優勢,多家巨型企業已重虧在身。
中國市場重要毋庸置疑,乃全球最大的汽車及奢侈品買家,日本產品在本土及歐洲銷情均疲弱,若再失去中國這個大客,勢將進一步依賴美國。日本政府雖承認貨幣寬鬆非「萬靈丹」,但仍期望壓低圓匯幫助出口。況且若政府無所作為,恐怕日本會遭評級機構降級;惟面對全球利差交易蠢動,圓匯本身易升難降,多番干預只是徒勞。
如果貨幣寬鬆行得通的話,日本這些年寬鬆又寬鬆,老早就把問題解決了。現在不斷用同一招數苟延殘喘,但日本經濟仍看不到曙光,人口老化及出生率下降是先天不足,企業競爭力落後及眷戀昔日榮光是後天失敗,在迷失二十年後可能還要迷失下去。
現下日本政府唯一可依賴的是,國債九成由國民或國內企業持有,亦即靠民眾「愛國心」去續命,難以演算在何種情況下會觸發一場超級債務危機,但目前正處於「危險的平衡」,容不下一些小意外,偏偏釣魚島爭議在日中互不相讓下,有機會成為長期頑疾,令積弱的日本更難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