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零售突好轉 誤信數據大件事

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推出才不過一個月,美國經濟卻奇迹地迅速康復,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七點八,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五年新高,零售銷售數據增長百分之一點一遠勝預期。QE3藥力不可能如此快速見效,美九月份零售忽然好轉,全賴新電子產品旺銷所賜,須知熱潮一過恐無以為繼,若誤信表面數據冒進投資,勢招致大損失。

QE2與QE3相似,在放水前經濟數據突然惡化,在放水後又突然轉好。但QE2過後半年,美國經濟已打回原形;當然,這次QE是再無束縛,無時間及金額的限制,經濟不前進還可加碼。如果三次QE均扶不起經濟實在很丟人,所以伯南克索性來個不達目標不罷休,美國經濟遲早終須復甦,到時論功行賞,少不了功績。

就業與消費數據一向有連鎖關係,失業率回落使收入上升,收入高自然帶動零售。早前公布之失業率急跌曾被懷疑論者認為有造假成分,但零售銷售則貨真價實,美國經濟增長有七成是靠消費,零售業榮景亦為市場打下強心針。不過,零售數據向來較為反覆,上月有iPhone 5開售帶旺,零售業是否復甦尚需觀察更多數據印證。

奇在美國零售主要由iPhone等科技產品所帶動,但蘋果公司股價升至七百零五美元歷史新高後便無以為繼,累計跌達一成,反映市場對「蘋果神話」持續性抱有懷疑,納指曾經連跌六日。美國零售業在第四季是傳統旺季,感恩節及聖誕節將零售市道推上一年的高峰,但節日及新產品的狂熱並不能作為指標。

美國消費市道短期向好,反過來顯得歐洲、中國和日本等經濟強國無力消費。美國的宗旨並非「節儉是美德」,寧願連續四年背負超過一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也要增加開支刺激經濟,希望由經濟帶動稅收,手法與歐洲的緊縮政策背道而行,誰是「正道」恐怕要留待事後定論。

美國經濟數據好,但美元仍持續偏弱,油金價格升不起,現時市場訊息相當混亂。QE3每月用以購買按揭抵押證券的金額為四百億美元,區區此數不足以在一個月內催谷起經濟,惟長遠而言必因貨幣貶值而增加通脹的壓力,通脹則消磨消費者的購買力。伯南克恃着目前通脹低而猛推量化寬鬆,但通脹一殺到隨時不受控制,維持超低息環境直至一五年只是一張空頭支票而已,兩年多後的事誰可說得準?

美國印銀紙印上癮,即使失業率和經濟增長能「達標」,「無限QE」亦不會輕易言退,現在雖將痛苦期延後,但這筆債將由後代子孫來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