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拓新界東北 解土地荒

香港樓價持續上升,多個大型屋苑呎價屢創新高,看來已出現恐慌性買樓,市民擔心不高價搶購心儀單位的話,日後可能需要付出更高樓價。新特首上任前,樓市曾淡靜了一段日子,主因是害怕新一屆政府會大力打壓樓市,但特首上任後多次表明無意打壓,累積了的購買力遂引發樓價飛升,QE3更是火上加油。

市民爭相入市主因是供求失衡,大部分人均認為未來住宅土地供應不能滿足需求,樓價必升。回看沙士時樓價低迷,大家卻不願入市,相反現時則願意高追。

其實,是否願意買樓主要是信心主導,解決之道,必須促使市民相信政府有能力增加土地供應。南丫島海難中各救援部門表現良好,市民大加讚賞,說明政府仍與過去一樣有能力,公務員的質素沒有因換屆而改變。政府當年曾推出「八萬五」政策,為甚麼市民現在卻迷信政府沒有能力為樓市降溫?

市區土地幾近耗盡

社會近年普遍較抗拒發展,再加上地積比率被大幅降低,增加土地供應較以往困難,發展新界東北便引起不少反對聲音。

香港人口密度之高在世上大城市中數一數二,在彈丸之地容納七百多萬人口,高密度發展是無可避免。過去大幅降低地積比率的政策,雖可改善居住環境,但減少供應令樓價上升則是必然因果。可惜地積比率降低後如再度調升,易引起受影響地區的業主及居民反對。

市區土地近乎耗盡,向新界區發展看來是唯一長遠解決方案,而新市鎮模式亦可提供較大量住宅單位及配套設施。大家不妨想像,如果沒有馬鞍山及將軍澳兩個新市鎮,現時樓價會是何等水平?

容許換地自行發展

社會較以前開放,任何發展建議必定引起受影響人士大力反對,部分是為了爭取更多賠償或利益,部分則是反對項目會為港深融合鋪路。政府應詳細向市民解釋發展計劃的急切性,公布新發展地區的詳細規劃,消除市民的誤解。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須盡快進行,並為發展新界其他地區開綠燈,才可長遠解決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令樓市降溫;執行方法則可考慮調整,降低反對聲音。發展區部分是馬路、公園等公共設施,亦有大量土地用作興建公屋用途。這些土地沒有商業發展元素,政府須進行收地,但其他可作住宅、商場等的商業發展地塊,可考慮讓原業主通過換地及補地價自行發展。

現時政府收地的最高補償金約為每方呎近八百元(農地),若容許地主地把農地轉化為屋地,計算補地價金額時農地的估值往往遠低於八百元一方呎。

因此容許有關地主換地發展既可減少反對聲音,亦可大幅降低發展成本,何樂而不為?政府不應為怕被指官商勾結而採用百分百收地方式,而且過去發展新市鎮時,亦曾容許部分符合規劃用途的土地進行換地及補地價。

補償指引必須清晰

如何補償其他受影響居民或農民,亦應有清晰及透明的指引。菜園村事件中,政府受了極大政治壓力,不斷加大賠償金額,但過分讓步只會造成惡性循環。

高樓價已引起極多民怨,增加土地供應刻不容緩,發展新界東北為里程碑。政府應廣納民意,減少反對聲音,以便項目可盡快落實。

陳超國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擁有二十多年資深專業地產服務策劃經驗,為行內公認經驗豐富的專家。陳氏亦為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英國仲裁學會會員及香港政府註冊產業測量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