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供求生變 處境微妙

在本港樓價繼續破頂之際,幾家證券大行不約而同發表睇淡報告,估計未來幾個月至兩年內,樓價有可能下跌百分之五至二十不等,原因相當一致,就是住宅供應增加。另一方面,向來是樓市主要購買力的內地客,入市意欲大降,在剛過去的黃金周尤其明顯,目前全靠上車客帶動樓價創新高。供應及需求都明顯起了變化,樓市前景變得更微妙。

住宅新供應將大增的一個例證,是地政總署審批預售樓花大提速,九月一口氣批出五個新盤近三千八百個單位,創近八年新高。市場估計今年第四季,可出售的新盤單位超過一萬一千個,數量之多實在是多年未見。根據以往經驗,市場每年可消化的新盤單位介乎一萬多至兩萬個,雖然賣多賣少要視乎經濟環境而定,但現在無疑正與這目標漸行漸近。

事實上,住宅新供應大增不會屬一次過,而是變成常態或長期趨勢。今年首八個月獲批准動工的住宅單位接近一萬四千六百個,已超過去年全年總數,市場估計最終埋單達到二萬個亦不出奇,這些單位到明年便會陸續申請預售樓花,隨之推出市場。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這兩年間賣出不少限呎限量地,未來推出賣樓花的中小型單位會特別多,趨勢將一路維持直至政府減少推地為止。

除了住宅新供應有變化之外,需求方面同樣有變化。過去一段時間,內地買家一直是樓市的主要購買力,在新盤市場尤其突出。不過,這股熱潮已顯著降溫。早在第二季,內地買家佔一二手成交比例,已經不斷下跌,至今未見回勇,難怪在第三季,一千二百萬元以上的豪宅交投,無論是一手、二手的宗數及金額均下跌,創新高不再,豪宅樓價更錄得跌幅。

內地客來港買樓,目的主要作為境外保存財富的工具,就像買幾十萬元的名錶及珠寶首飾一樣,貪其價值夠高夠方便,總比拿着一喼喼銀紙四處走好得多。買樓保值其實不一定要在香港,其他地方也可以。內地客買樓不及之前豪氣,是受到內地經濟放緩影響?抑或像很多大款一樣,直接去歐美買名牌貨,毋須再來港掃貨?箇中因由需要小心觀察。

政府整治樓市的兩大招數是增加土地供應及收緊按揭壓抑需求,兩者互有關連。從賣地到住宅落成要好幾年,惟有先把需求壓抑下來換時間,等待新供應效力顯現。由於現時批出預售的樓花,是來自幾年前買下的土地,當時還未大力推地增加供應,因此不妨把加快審批視為演習,率先觀察供應顯著增加下市場有何反應,因為未來幾年推售的樓花肯定有多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