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新一輪業績期揭幕之際,來自埃默里和杜克大學的金融學者發表研究,發現最少兩成美企在業績上「出術」,利用法律上的灰色地帶,以進取的會計伎倆修改成績表上的數據,並提出現金流或較盈利更能反映企業業務表現。
上述研究於去年進行,以匿名問卷形式調查169位上市美企的財務總監(CFO),當中12位會進行深入訪問。有份參與研究的杜克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表示,令人驚訝的是,兩成承認業績「出術」的美企當中,有四成是為了推低表現,而非推高,「自暴其短」的原因之一,是為了降低基數,粉飾未來的業績表現。
至於受訪的CFO認為,驅使企業業績「出術」的三大原因,分別是冀藉此影響股價,以及受到來自外部和內部達到業績指標的壓力。
值得留意的是,企業利用會計準則的灰色地帶,對業績施法術的招數完全合法,而坊間早有不少專家著書立說踢爆這些掩眼法,例如將盈利「平滑化」,即好景時暗中把盈利收藏,到逆境時便拿出來粉飾報表,令業績表現更形穩定,易於滿足市場期望,股價自然較硬淨。
要避免被財技瞞騙,投資者不妨參考受訪CFO傳授的防騙術,第一招是留意企業現金流是否符合盈利表現,例如會否出現盈利上升但現金流減少的情況;第二招是留意數據指標有否拋離同業,尤為平均盈利和投資收入等;第三招是留意應計收入是否過高,因這意味企業現金未到手前預先入帳。
其他招數包括留意業績報表上會否經常出現撥備、撇帳、重組成本或複雜交易,提防利用一次性項目影響盈利表現;留意管理層會否經常或突然出現人事變動,因為他們正是最清楚內部會計運作的人。格雷厄姆不厭其煩地表示,投資者應「停一停、想一想」,不應過分相信一份業績報告,應着眼長期表現。
1.留意企業現金流是否符合盈利表現
2.留意數據指標有否拋離同業的情況
3.留意應計收入是否過高
4.留意市況波動時,盈利表現有否不尋常地持續達標
5.留意報表上會否經常出現撥備、撇帳、重組成本或複雜交易
6.留意盈利是否經常超出市場預期
7.留意企業有否誇大庫存
8.留意管理層會否經常或突然出現人事變動
9.留意企業是否採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
10.留意應收款項有否不尋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