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只得三個交易日,港股在第四季有個好開始,雖未算搶鏡,但至少反覆上升,恒指收於21,000點之上,是近五個月來首次。不過,若你是資深投資者,或許你的心情還是有點忐忑不安。因為傳統股市智慧說,十月是股災月。
十月為何是股災月?可能是心理陰影,還記得八七年股災嗎?當年的十月美股大瀉,連鎖效應波及香港。在八七年十月十九日星期一,港股受隔晚美股急跌百分之五拖累,恒指全日跌百分之十,這一日後來被稱為「黑色星期一」。從此,股民都對十月有份戒心。
當然,也有研究數據指出十月份的股市回報是十二個月內最低,但卻不是十分明顯。這個結論慢慢被形容為「馬克吐溫效應」(Mark Twain effect)。因為馬克吐溫曾在他的小說Pudd'nhead Wilson寫過:「十月。這是投資股票最危險的其中一個月份。其他還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October. This is one of the peculiarly dangerous months to speculate in stocks. The others are July, January, September, April, November, May, March, June, December, August, and February.)
大師觀察比誰都細緻,說危險,似乎任何月份投資股票也很危險,你不妨問問股民有哪個月不輸錢?或你認為今年十月發生股災機會不大,但不可忘記,災難就是喜愛攻其不備。坦白說,哪一次股災發生前我們能準確預測。我不是叫大家悲觀,只想各位防患未然。因為,不幸的事總是突如其來。
在投行間,最近話題仍然圍繞裁員炒人。聽說有投行發出裁員指令,要求縮減一至兩成成本。說清楚,是縮減一至兩成成本,非一至兩成人手,這樣,主管制訂裁員名單的彈性大增,可選擇炒幾個低級職員,或一個高級員工已夠交數。據說,主管傾向向高層開刀。
大健
財務碩士畢業,投身財經記者行列數年,之後無論轉職歐資投行,抑或現任職英資金融機構,始終情繫中環,相信各有前因莫羨人。
微博:http://t.sina.com.cn/tai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