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金融改革走啱路

人民銀行日前公布了《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內容涉及未來中國的金融業發展,其中最有新意的,要數到一個叫「金融服務均等化」的概念,既是未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大趨勢,也是實體經濟對金融業,所提出的要求及金融改革的目標。

服務均等化意義重大

一般來說,金融服務實行的大眾化、普及化、均等化,既是現代金融業發展與繁榮的動力,也是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提出的新要求,同時,又是調整與改善社會收入分配不公的工具,幫助弱勢社群向上流動的方式。

最近的經濟學研究成果顯示,金融服務非均等化,已成了當前不少國家經濟增長的障礙。我們知道,經濟增長是指實際產量上升,意味着生產活動蓬勃發展,民眾就業機會增加,勞動收入上升,從而使個人消費增長與市場繁榮,進一步增加就業機會。無論是哪一項,都會涉及到融資與信貸的問題。

在金融服務非均等化下,弱勢群體和中小企業,都無法獲得所需融資,或於融資上存在很大困難。例如,一家弱勢企業,即使有最好的投資計劃及可見的前景,但由於沒有金融機構所要求的抵押品,就無法獲得所需融資,失去投資與生產機會,財富與收入水平無法得以增長。別忘記,中小企業佔企業比例十分之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所以,《規劃》中提出均等化這個概念,作為未來中國金融改革目標,意義十分重大。其實,金融服務均等化主要有兩層意思。其一是實現金融服務的全覆蓋性。堅持金融服務為實體經濟的基本要求,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其二是實現金融服務的專業化、特色化、精細化、品牌化,促進基礎金融服務的均等化,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支持弱勢民眾及企業

對於第一層次的意思,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是金融業必須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業的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相適應,若有需要,金融服務就得創造條件。第二是金融均等化,是要把金融服務重點,放在對弱勢民眾與弱勢企業的支持上,因為強勢企業例如大型國企的市場力量,肯定強於弱勢企業,佔用社會金融資源也比較便利。

所以《規劃》強調對「三農」、小型微型企業等領域的貸款增速,超過全部貸款的平均增速,着力解決融資困難,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推行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

第三,金融服務均等化,還包括通過金融服務,來鼓勵科技創新及調整產業結構。第四,如果正規金融體系能健康發展,必會縮小非正規金融的空間,並逐漸納入正規金融體系。如此,就可能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降低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那麼,要用甚麼方式,來達到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呢?又如何實現金融服務均等化?《規劃》強調了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市場通過有效的價格機制,來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金融市場的價格是甚麼?就是利率與匯率。

利率匯率加快市場化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了幾十年,唯獨金融市場的價格機制,與發達國家成熟市場相差甚遠。儘管這幾年利率與匯率市場化有些長進,但仍處於嚴格管制下,所以《規劃》要求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明顯進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得以進一步完善,以及人民幣可兌換的資本項目能逐步實現。

如果這些目標能夠實現,中國金融市場會真正踏向一個新台階。金融服務均等化也會在過程中得以實現。目前金融市場上許多問題,都與沒有建立好有效的價格機制有關。所以《規劃》把利率與匯率市場作為未來五年金融改革重點。因為,這也是實現中國金融服務均等化的重點條件。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