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月餅券衍生另類投資

一年容易又中秋,今年月餅有得炒,香港某大酒店出品的月餅炒得供不應求,情況一如iPhone 5。但原來供過於求也可一樣「向下炒」,使月餅成為期貨的一種。

香港的西餅券風行已久,各類形式的禮券亦早已成行成市,但月餅券有「時限」,變成價格彈性大。月餅主要用途送禮多於一切,使短期間內有大量月餅券流通。

據知,「黃牛」的操作,是以大量購買換取月餅商的低價折扣,然後以較少一點的折扣,在網上銷售或賣給企業客戶,但更大的利潤是來自轉手圖利。不少人獲贈的月餅券因太多而吃不完,或根本不愛吃,便以低價賣給黃牛,黃牛再將月餅券賣回給廠家。

唯一風險商戶結業

月餅券轉了一圈,廠家不用生產便可從中取利,黃牛賺了差價,市民將不需要的物品套現,這條利益鏈好像統統是贏家,但誰是輸家?答案是買月餅券送禮的企業或個人。

月餅售價較成本高許多,使中間存在層層剝削空間,經濟學叫「生產者剩餘」,賣月餅券的廠家其實是「印銀紙」。

禮券市場正愈做愈大,商戶不用支付利息,便可提早套現,買禮券送人的不用擔心對方得物無所用,受禮者可揀選自己喜歡的禮物,這才是「三贏」局面,唯一風險是商戶突然結業。

INVEST 邢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