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講實力全靠資本

本地證券業界的經營前景,除需要倚賴政府就市場各方面有欠均衡或不公平的制度作出調整、給業界留點生存空間之外,其實最終仍是掌握在業界自己的手上。

由於環球市場的經濟發展以及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並逐漸改變,投資者與證券經紀之間的關係,也再難倚靠過去單純以感情來作維繫。如沒有及時甚至還抗拒跟隨市場作出改變,提升服務水平以及競爭力,最終才發覺正在逐漸被邊緣化,再難找到生存空間。

本地證券業時常在埋怨,市場開放自由競爭的結果,令他們面對外資大行及銀行的競爭一直處於下風,生存空間備受威脅。

個人認為,證券行面對銀行業加入競爭下處於下風,客戶大部分流失到銀行,一方面固然是由於市場發展於制度方面有欠平衡,例如銀行獲准直接經營證券買賣,讓銀行可以憑證券行無法提供的「一站式」,包括存提及付款,直接交收等服務,吸去原本便在銀行開立有存款帳戶的證券行客戶所致。

不過,在另一方面其實也是由於兩者之間實力過分懸殊,投資客戶為求保障個人資產,因此選擇光顧他們認為實力較強,經營比較穩健銀行。

光顧銀行為求穩陣

這次我以探討本地證券業的前景為題,提出業界要繼續在市場生存,必須兼備三項條件,包括「服務」、「實力」以及「品牌」,其中「實力」這一項,正是業界與銀行或甚至外資大行競爭,一直處於下風的真正原因。

我早前於本欄發表的文章之中,便早已說過,本地證券業與銀行業之間,於證券買賣服務上的競爭並非在於佣金價格,而是在於資本實力的比併,可惜本地證券業一直以來都只顧抱怨銀行加入競爭,搶去了他們的生意,卻從來不肯面對與銀行實力懸殊的事實。

最後,投資者寧選擇光顧資本與實力都比較雄厚的銀行。證券業一次一次的錯過相互整合,增強競爭實力的善意呼籲,同時也對於規管當局在提升資本要求的任何增強證券行實力的建議上從來深惡痛恨,不肯接受,終致與競爭對手的距離愈拉愈遠,無法比併。

資本低難取信客戶

本地證券業都不具有為客戶提供存放款的資格,自然無法像銀行般給客戶提供「一站式」的買賣服務,這是制度上造成的不公平缺陷,只有留待政府給我們找個解決的辦法。

不過,在增強資本實力,藉以提升競爭能力,爭取客戶信心的層面上,便必須依靠自己努力,證券服務業並不需要像銀行那樣,必須具有數以十億元計的資本,但資本數目也不能過低,否則如何能取信於客戶。

環球證券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仍然維持像本地證券業普遍那樣低的資本便能夠獲准經營的例子,相信已經不多,本地證券業北望神州,尤其是希望趁內地市場未來開放,可以在內地大展拳腳者,大概亦可以此作為借鑑。

(證券業前途討論之二)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