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工廈改住宅好難搞

政府推出十招試圖冷卻樓市但未見成效,接連再推出「港人港地」及「改裝工廈」政策,看來是有決心調控樓市。若這兩項新招仍不見效,相信其他招數陸續有來。

「港人港地」政策目的是限制非港人不能購買有關項目的住宅單位,希望會因為需求減少令樓價降低。一般海外買家不熟悉香港環境,因此喜歡發展成熟的區域,將推出的兩幅地皮在啟德發展區,附近環境尚未發展成熟,本來就未必能吸引太多非港人買家。

「港人港地」政策細則尚未公布,執行詳情更欠奉。筆者雖然認為政策對樓價一定有影響,但影響有多大仍有待觀察。

發展商對新措施一般會較審慎,第一批「港人港地」土地推出時,成交價可能會略低於市場預期,待完全消化新政策的作用後,才可回復真正的市場水平,屆時才可較準確地分析措施對地價及樓價的影響。

通風採光問題大

至於容許工廈改裝為住宅單位,屬大膽嘗試。現時建築物條例硬性規定物業用途為住宅及非住宅用途,兩者的地積比率及覆蓋率均不同。因此政府亦明確指出,將修改有關法例配合新政策落實,解決工廈變住宅的最大障礙。

筆者認為雖然法例可配合,但很多舊式工廈的樓面設計,向街面較少且樓面面積龐大,很難分割成多個有向街面的住宅單位。

正如活化工廈政策推出後,不少業主希望把工廈改為酒店,最終因為不能解決日後的房間採光問題而放棄。以現時的住宅採光及通風等需求,相信沒有多少工廈能成功改裝為住宅,若希望政策得以實施,必須同時全面修改住宅單位的各項現行法例要求。

改做商廈更划算

另一方面,法例就算能夠修改,工廈改住宅仍為市場主導。現時旺區的劏房租金約三、四千元一個套房,面積平均約一百方呎,即每呎三、四十元,工廈位置離開市區,租金應較便宜。

不過,現時寫字樓短缺,東九龍的寫字樓租金也可達三十元,而且改裝為商廈沒有年期限制,日後租金收入亦較有保障,工廈改住宅的商業誘因似乎不夠。政府可考慮加強市區劏房執法,促使住客搬進較安全的工廈改裝住宅。當然,這樣做會帶來被指存在官商勾結的政治風險。

調控樓市最基本的措施是增加供應,可是這樣亦會同時打擊市民的買樓意欲,令需求減少。未來供應相對容易計算,需求則涉及買家心態,較難掌握。

平衡供求易講難行,這也是政府不敢一下子落重藥治樓市的原因,一旦力度過猛容易造成樓市崩潰,如何落藥,要考政府的智慧。不過,筆者認同現時摸着石頭過河的做法,市民不應低估政府解決樓價問題的決心及能力。

陳超國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擁有二十多年資深專業地產服務策劃經驗,為行內公認經驗豐富的專家。陳氏亦為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英國仲裁學會會員及香港政府註冊產業測量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