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琪技:投資中的「第三者效應」

就在許多投資者都對市場近乎絕望的時候,市場終於在近日來了一次強力反轉。還有一些投資者可能會在兩種情況之間游離,他們一開始能夠堅守自己的投資決策,當市場情緒發生變化的時候依然不為所動。這次的升勢,如同在沙漠行走多日看到水源一般讓人喜出望外。但這究竟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樓還是真實的反攻訊號,你將會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斷?又將如何行動呢?

傳播學中有一個經典的傳播效果理論,叫做「第三者效應」。它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當人們接觸到含有說服性的內容時,會認為這些訊息對其他人的影響力大於對自己的影響;二是人們傾向於根據訊息對他人的影響而採取行動。我們不妨可以借用這個概念來理解投資者此時的反應與行動。

一些投資者也許會這樣認為:「雖然出現了一次大升,但這不能影響我的投資決策,這些只能影響那些容易因市場情緒而左右的普通人」。這就是第三者效應的第一層含義,在這種傳播心理機制下,人們做出的決定可能會由於過於自我膨脹而出現問題,也就是忽視了市場情緒對市場的作用。此時如果不以他人可能的行為而採取相對應的行動,又有可能誤判了形勢從而蒙受損失。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彭文正教授的研究顯示:媒體上傳播的利好或下跌的消息,即使再沒有根據,只要第三者效果在部分投資者的行為上得到體現,也會影響實際的升跌情況。

堅守信念 反思投資初衷

而另外一些投資者,當市場上出現一些狀況的時候,則傾向於把自己的行為建立在預期或認為他人會產生反應之上,這其實就是第三者效應第二個層面的體現。簡而言之就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容易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從而在投資當中迷失了自我。

此外,有一些投資者會在兩種情況間游離,他們一開始能堅守自己的投資決策,當市場情緒發生變化時依然不為所動。但現實總是難以捉摸,很有可能發現巿場並沒有沿着他們預期的情況發展下去,而是沿着「第三者」的做法在發展。趨勢一旦建立,就很難消除,這會逐漸開始影響堅守自己投資策略的那些投資者的心理,如果他們此時倒戈,反倒更容易被套牢從而遭受更大的損失。

「第三者效應」很多時候不自覺地影響着投資決策,那麼如何減少這方面的干擾呢?一方面時刻提醒自己最初的投資依據是甚麼,這些股票或者基金的基本面有沒有變化;另外要對市場情緒保持高度的敏感,借勢而為。當然,這都需要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勇氣。對於經驗比較欠缺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堅持自己的基金定期投資也許更為妥當,因為市場突然大升時,至少不會讓你頭腦發熱而匆忙衝進去。

創盛理財董事 陳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