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百年老店雷曼兄弟倒閉,彷彿令「欣欣向榮」的金融市場沾上污點,污漬經過時間洗滌,亦未能徹底清除。「基金教父」、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副董事長雷賢達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市場對銀行「肯定有戒心,要忘記可能要十年時間」。那銀行業可如何重整投資者信心?答案是:「依家冇得做,太遲」。
「當事情發生,肯定天平會Swing(擺動)去一邊」,他認為受雷曼事件影響,傳統銀行及投資銀行經營環境變困難。「我比較傾向謹慎保守,好過坐過山車,就好似睇房地產市場咁,我一向唔認同大升大跌,只是小部分人得益,大部分卻受衝擊,違背社會的和諧穩定」。他解釋,政府必須採取行動保障投資者利益,加強監管是必然,這是「Action Reaction」,也許切合市場不希望舊事重演的願望。
對於目前市場監管過嚴、局限機構發展的指控,他更不以為然,「從整體發展利益而言,監管機構有責任維持市場穩定和長期發展」。
「投資者無法分辨,如果只靠(金融機構)自律是做不到的。公司不斷追求盈利,是否配合投資者利益?我覺得不一定。」回首金融海嘯爆發前,投行即使判斷出市況危險,但仍充當中間人角色推銷投資產品,認為只是買賣雙方你情我願的交易,「我認為有商榷餘地。Buyer(買方)唔係自己走嚟,你有冇Market(推銷)過畀人?主動推銷應該要受監管。」
新加坡金管局在雷曼出事後四個月,已為95%投訴作出裁決,而本港金管局同期達成和解的投訴個案不足10%。他指本港監管機構反應不及星洲迅速,擺出一副「你哋自己解決啦」的姿態,應強硬介入要求回購,特別是將大部分存款投放在雷曼債券的非專業投資者理應得到9成賠償,可惜部分金融機構使出拖字訣,影響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及投資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