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公布買債計劃,加上美國就業數據較預期理想,港股上周五大幅反彈,升近600點,市場成交亦顯著增加,扣除友邦保險(01299)配股上板及恒指成分股變換之交投後,大市成交升至超過600億元。雖然上周五大市交投突然轉活,但近日大市日均成交已平均降至400億元左右,也不能肯定大市成交可否在短期內回勇。
媒體近期以○八年底至○九年初的交投情況與現時的成交量作比較。不過,當時上市的企業不及現時那麼多,而輪證市場成交亦沒有近年般活躍。扣除這兩因素,大市近月交投較○八年更少,可說是回到了○三至○五年的光景。如是,筆者還記得當年滙控(00005)期權的引伸波幅跌至只有8個波幅點,誰又敢說市場在如此交投量下,整體期權市場的引伸波幅不會回復到當年的水平呢?
事實上,早前在跌市時買入牛證的投資者,由於不受引伸波幅變化影響,大多也能由虧轉盈。相反如早前在此水平買入了價外之認購證,就算相關資產價格重返當日入市時的水平,窩輪價格可能在上周五尚未達到投資者的買入價。
期權市場延續了在升市時,引伸波幅即掉頭下跌的情況。如參考恒指波幅指數,在上周五大市上升前,波幅指數報19.87點,上周五收報18.7點,日內曾低見18點,可見市場上升時,期權需求明顯下降,令市場期權引伸波幅下跌。在大市單日升超過3%的高波幅下,期權的引伸波幅仍跌,也是歷史波幅與期權引伸波幅未必成正比的另一實證,供求關係仍是期權的引伸波幅升跌的主導。
筆者在電視節目及講座上,發現不少投資者仍有「溝輪」的習慣。當大市周初開始下跌,投資見所持認購證價格下跌,便再買一注。可是,由於股份下跌時,引伸波幅往往上升,那投資者溝貨的第二注,便是買入較高引伸波幅的認購證。當股份最終反彈,其期權引伸波幅卻較投資者買入第一及第二注時的水平再往下移,那投資者兩注皆變成賺價輸波幅,持有認購證在計及引伸波幅下跌及時間值損耗後,可能還有所虧損。
正確的做法,是當投資者看錯市況,在引伸波幅上升時先行止蝕,待股份跌至下一技術支持位後,市場在低位徘徊,引伸波幅略降,才買入行使價較低的認購證。投資者在現時市況下買入認股證,也只可盡量選擇受引伸波幅變化影響較少的認股證條款,或選擇不受引伸波幅因素影響的牛熊證。
瑞信香港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主管何啟聰
免責聲明:筆者為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的代表,並身為證監會持牌人,並無持有相關上市公司的任何財務權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要約、建議或促使任何人士提呈買賣或認購任何證券。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本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牛熊證備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i)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而(ii)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為零。有關恒生指數或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免責聲明,請參閱上市文件。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投資前,投資者應瞭解風險,並諮詢專業顧問及查閱有關上市檔。瑞信之聯屬公司為結構性產品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唯一報價者。本文任何內容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並無聲明任何投資或策略適合或符合閣下的個別情況。